mardi, mai 16, 2006

創造現實 ─ 專訪國際策展人侯瀚如(Hou Hanru)





Chen Zhen work: model for White Museum project
Curated by Hou Hanru for "LA FORCE DE L'ART"


1963年出生於廣州,國際獨立策展人侯瀚如自1990年起旅居法國,並策劃過多場的國際大展,近期可見的有2005年的廣州三年展,今年法國首屆當代藝術三年展,以及明年九月開幕的第十屆伊斯坦堡雙年展。此外,他自今年起也受邀擔任舊金山藝術學院「展覽與推廣課程」(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ion - Exhibitions and Public Programs)中心主任。透過這次法國三年展開幕的機會,小編特別在巴黎與侯瀚如見面,與他談談對於這次三年展的策劃方針以及未來的計畫。

小編:你是如何受邀共同策劃《藝術的力量》三年展計畫?

侯瀚如:其實也是蠻偶然的,約在去年聖誕節的時候我才聽說展覽計畫,而在一月份的時候我接到Bernard Blisten的電話,邀請我參與本展的策劃過程,我當初雖然感到時間上有點倉促,但我還是答應了。我是後來才聽說有關於本展背後的政治議題…等等說法,但一旦接受了,我並不想去理會那麼多,我只想要好好的將展覽完美的呈現出來。

小編:能夠談談你這次的策展理念嗎?

侯:我認為當代藝術首要的特性除了透過語言與影像形式與現實有著緊密相連的關係,它同時也帶領我們邁向一個想像的世界,所謂未知的烏托邦。在今天因為戰爭,經濟,社會不穩定等等議題,藝術似乎有離現實世界越來越遠的趨向,而透推動藝術與現實世界、創作與社會蛻變之間的新關係,我最主要望能夠透過當代藝術的自我再造(re-invente)的過程來尋回其主要的使命,希望能夠透過透過社會批判形式、歷史記憶來推動多重文化主義、提昇弱勢與女性團體的地位,期望能夠建構抵抗主流勢力的反動力,即便未來的路尚未明確,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世界村的願景。
展覽命為 「一個未知的未來實驗場(Laboratoire Pour Un Avenir Incertain)」,最主要也是希望能夠提供現實世界一系列活動形式的原型計畫,四散在大皇宮的展場中,相互建立起開放性虛擬網絡,與它者溝通對話的橋樑。而此一虛擬社群也將透過裝置、錄像、繪畫、建築都市計畫、表演、研討會與論壇的形式,透過下列四個主張來想像一個開放性且未知的未來實驗場:
1. 實驗舞台Les points d’essais
如實驗室一般,藝術家透過創作計畫來想像未來的願景。
2. 陰性眼光:創造陰柔的社會Face au monde : la voix feminine
不同於過時的女性主義,但試圖呈現主流之外的陰性眼光。
3. 大師回顧Hommages speciaux
向過世的前衛當代大師致意。
4. 多樣表述Paroles de la multitude
透過研討會的形式,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理論家,藝術史專家及藝術家共同探討藝術對於社會的價值,以及其可以影響社會的模式。

小編:這樣的觀點和你去年的廣州三年展「別樣 — 一個特殊的現代化實驗空間」中所策劃的「三角洲工作室」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中策展人的角色很特殊,你可以談一談你對於策展人今日角色的定位?

侯:我其實很喜歡一個建築師朋友對今日藝壇的現狀提出這樣的批判「新保守主義Fresh Conservatism」,意思是:在大家越來越因為資訊交流的關係反而積存了過於類似,以主流為主而缺乏想像力的保守觀點。而為了要突破這樣的窘局,我覺得透過具「實驗性」的策略與計畫,提出「創造現實」的膽識,重新觀視創作活動與社會現實間的新關係,其中除了造形藝術之外,也必須涵蓋其他類型的創作如建築,設計…等。而策展人的角色就在於提出問題讓藝術家來思考並參與對話,提出各種可能性,視「合作」為主要的互動關係。

小編:你最近接受了舊金山藝術學院院長的邀請,擔任該學院「展覽與推廣課程」中心主任,對於這項新的挑戰你有甚麼計畫?

侯:我其實一直對於教育工作很有興趣,而這次受舊金山藝術學院Chris Bratton院長的邀請來負責該學院Walter and McBean galleries的館長,我除了規劃該藝廊的展出規劃之外,我並將會引介許多國際性藝術家來到舊金山駐校研究,規劃一系列的研討會與文化課程,讓他們與學生面對面。我相信尤其對於未來藝壇的發展,教育推廣絕對是推動當代藝術重要的基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