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另類藝術空間來看,藝術村一般看來通常較封閉也較嚴肅;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營運的穩定性與國際合作交流的特色通常對推動當地文化與藝術多元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如大巴黎市當代典藏中心(FRAC Ils-de-France)的實驗空間就透過這樣的機制,不定期地展出正好旅居在巴黎國際藝術村(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中的藝術家;又如東京宮(Palais de Tokyo)的創意實驗室計畫(Le Pavillon),因該地的聲望而讓駐村在該地的藝術家有了更多的參展機會...等。
巴黎國際藝術村
photos/Copyright : © écran voilé
巴黎國際藝術村(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源自法國外交部、文化部與巴黎市政府的攜手合作,位於第四區離市政府不遠,巴黎國際藝術村創立自1965年,至今共接受了超過15000名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以基金會的模式運作,該藝術村雖然接受一般國內藝術家的單件申請案件,入選的藝術家只需繳付低於市價的房租即可享受面對賽納河,前有聖母院、後有瑪黑藝廊區(Marais)的寧靜創作空間;然而,更重要的是,該中心與法國不同部門如外交部與文化部,以及與不同國家之文化部門的共同協議所保留的公寓,如文建會所擁有的三個名額。
黑克雷國際文化交流接待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accueil et d'échanges des Récollets)
改建自位於法國第十區聖馬汀運河旁的一間舊修道院,黑克雷國際文化交流接待中心曾是國家軍方醫療單位,隨之成為建築教學單位,並於1990-92年被一群命名為「黑克雷的天使(Les Anges des Récollets)」的藝術團體霸佔兩年,並在該地留下些許的藝術殘跡。隨之要直到1999年,透過巴黎市政府與各不同政府部會的協商,才決定讓該地成為提供個人藝術研究計劃或受邀至巴黎任一文化機構之文化合作案的作家、學者與藝術家...等駐村中心,並自2003年正式對外開放。今天,黑克雷國際文化交流接待中心擁有近6800平方公尺的面積,81個公寓與工作室,偃然成為巴黎國際藝術村另一接待世界各國表演者與藝術家的重要據點。
黑克雷國際文化交流接待中心
photos/Copyright : © écran voilé
巴黎大學國際城(Cité Internaitonale Universitaire de Paris)
雖然由高等教育單位所主導,由巴黎大學國際城所運作的藝術家駐村單位卻只接受不超過35歲,且需已經自學校畢業並具有專業的藝術生涯的藝術家所申請,申請項目主要針對視覺藝術、建築與音樂三項領域。該機構因為透過原有大學城的結構與條件,相對是巴黎市幾個不同的駐村單位中最具社區性生活模式的場所,在此駐村的藝術家除了可以盡情享用各種大學既有的服務如圖書館、運動場、游泳池、學生餐聽與學習法文課程之外,並還有參加該中心各種文化展演的機會。
東京宮創意實驗室計畫(Le Pavillon)
每年約有近三百人的申請案件,但只錄取約十位左右的年青藝術家、藝評與策展人,開放邁入第八年的東京宮創意實驗室計畫相較上述兩個藝術村的不同在於對於新興當代創作形式的堅持,以及特殊的篩選條件。每期基於該機構事先設立的特一主題,如2008年的主題為「過程中的錯誤(Erreur de parcours)」,任何參與競賽的藝術家、藝評與策展人均需透過此一主題提出一份計畫。當然,這樣特殊的規定也從未減低該計畫每年眾多的申請者,畢竟,挾持著東京宮國際知名的聲望、由知名的藝術家(Ange Leccia)為主持人、與錄像工作者(Christian Merliot)為教學主任、且入選者每月可得到約一千歐元的生活補助、再加上主要由法國文化部的全力支持,該計畫可視為是巴黎市駐村計中最具挑戰性、也最專注於當代造型藝術創作的計畫。
104藝術村
photos/Copyright : Experimental Jetset 2007-BD
Courtesy: 104藝術村(Le CENT QUATRE)
104藝術村(Le CENT QUATRE)
聲勢號大,今年初在巴黎街頭的廣告看板上大力推廣的104藝術村,歷經兩年整修工程,將於10月11日正式對外敞開大門。於1873年興建完成,到1997年前原為巴黎市市立殯儀館;至今被列為歷史古蹟,改裝後的104藝術村是個具有中央挑高大廳,由左右兩側分別對等的建築體,從上到下分成三層樓的空間所組成。共擁有16個駐村藝術家工作室,該中心預計每年接受近35件的創作計畫,並推出四場大型藝術節慶活動。
該計畫的特色在於該中心的推動主力與資金來源雖是主要由巴黎市政府來負擔佔百分之八十,然其以文化互助公法人機構(établissement public de coopération culturelle - EPCC)的模式代表的也是其中一部份的運作經費是需由該中心自營的商業活動所補足,約達三百萬歐元左右(2009年度)。
104藝術村
photos/Copyright : Atelier Novembre 建築事務所
Courtesy: 104藝術村(Le CENT QUATRE)
力求呈現藝術創作的過程
自許做為創作與民眾之間開放的平台,從文學到戲劇、音樂到舞蹈、電影到錄像、造形藝術到時尚,104藝術村除了開放給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申請駐村之外,一整年還將不定期舉辦各式各樣的節慶活動,以及駐村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讓民眾得以進一步參與創作的過程。這項決心從該中心交由兩位均來自劇場環境的勞伯.坎塔列拉(Robert Cantarella)與佛德烈克.費斯巴哈(Frédéric Fisbach)所主導這點即可一窺。堅持推動一種最貼近民眾的「人民劇場」觀念,這兩位年青的館長視「讓不可見得以展現世人(...)視創作與探索的過程即是一種藝術作品」,此一新形態的藝術村將是最獨特,也是兩位堅信的理想運作方式。
104藝術村3D模擬圖
photos/Copyright : Atelier Novembre 建築事務所
Courtesy: 104藝術村(Le CENT QUATRE)
藝術家將是104各項週邊推廣活動的主力
因此,不同於上述其它的藝術村運作模式,如果讓我們更近一步研究,在筆者和一位日前提出申請的藝術家交談之後,發現到提出申請的藝術家除了需提供自己的個人創作計畫之外,還需提出一個能夠滿足一週三次如小型研習會、藝術創作坊...等之類的藝術推廣週邊活動計畫;一種取之於人民、回饋於人民,只是在此本句話改成「取之104、回饋於104」的說法。正如這位藝術家在回答筆者的問題時:「這樣看來,一個表演藝術者比起一個造型藝術家看來更容易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週邊活動,如舞蹈、戲劇與音樂等?」-「的確,當你是個影像工作者,可以提供的計畫就很難有太多元的形式;而身為藝術家,我能夠全心全意投身在自我的藝術創作上的時間也相對受限(...);不過相對於104所提供的駐村條件,寬廣的工作場所與設備,對一個年青的藝術家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104藝術村二月份預覽開放日當天活動一景
photos/Copyright : © Frédéric Nauczyciel/see-you-tomorrow
當然,在該中心正式啟動的初期,我們還很難去為此一回饋模式妄下定論;而事實上,世上許多的藝術村運作模式也常常要求藝術家能夠多方面地參與當地的藝術教育活動,期能達到地區性藝術推廣的實際效應。只是在此,我們卻也不能不忽略在這樣的做法之下背後所隱含的另一種訊息,即當公家政府的預算漸漸難以滿足各式各樣的文化需求之下,公私資金交互運用的模式偃然蔚成主流,今日每個美術館與藝術中心都需創造更多的利益,並與企業合作以減低政府的責任。然在這樣的狀況下,當駐村藝術家的職責不再是專心在個人藝術創作的發展上,還需不定期兼職該地藝術教育推廣員的責任,在其中找出一種平等的相對責任似忽就相當的重要,才能避免藝術村概念-協助藝術創作的初衷本末倒置,進而忽視藝術教育推廣專業的危機。
104藝術村二月份預覽開放日當天活動一景
photos/Copyright : © Frédéric Nauczyciel/see-you-tomorrow
詳細數據:
整體佔近35000平方公尺,其中從東到西的主要長廊可達225平方公尺
服務台、餐廳、咖啡廳與書局...等多元化的服務與商業中心(1900平方公尺)
特殊節慶與商業活動區(2500平方公尺)
兩間分別可容納200與400人次的多功能表演廳(位於中庭)
16個藝術家工作室、18個辦公室(4000平方公尺)
企業專區:800平方公尺、藝術陶冶區:500平方公尺、儲藏室:1400平方公尺、電機廠房:2500平方公尺、162個車位,整區最多共可容納5000人次
整體改建預算達1億歐元
駐村期限介於1個月到最長1年,一個月1500歐元的補助金
104藝術村鳥勘景
photos/Copyright : Luc Boegly
Courtesy: 104藝術村(Le CENT QUATRE)
聯絡方式
台灣藝術進駐交流協會(TAIA)
網址:http://arttaia2008.blogspot.com/
巴黎國際藝術村(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網址:www.citedesartsparis.net/
黑克雷國際文化交流接待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accueil et d'échanges des Récollets)
網址:www.centre-les-recollets.com/
巴黎大學國際城(Cité Internaitonale Universitaire de Paris)
網址:www.ciup.fr/residences_artistes.htm
東京宮創意實驗室計畫(Le Pavillon)
網址:www.palaisdetokyo.com/fo3/low/programme/index.php?page=../pavillon/pavillon.htm
104藝術村(Le CENT QUATRE)
巴黎市奧貝爾維耶街104號(104 Rue d’Aubervilliers 75019 Paris)
網址:www.104.fr/
網上駐村申請:www.104.fr/#en/85-Residencies
photos/Copyright : Atelier Novembre 建築事務所
Courtesy: 104藝術村(Le CENT QUATRE)
藝術家將是104各項週邊推廣活動的主力
因此,不同於上述其它的藝術村運作模式,如果讓我們更近一步研究,在筆者和一位日前提出申請的藝術家交談之後,發現到提出申請的藝術家除了需提供自己的個人創作計畫之外,還需提出一個能夠滿足一週三次如小型研習會、藝術創作坊...等之類的藝術推廣週邊活動計畫;一種取之於人民、回饋於人民,只是在此本句話改成「取之104、回饋於104」的說法。正如這位藝術家在回答筆者的問題時:「這樣看來,一個表演藝術者比起一個造型藝術家看來更容易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週邊活動,如舞蹈、戲劇與音樂等?」-「的確,當你是個影像工作者,可以提供的計畫就很難有太多元的形式;而身為藝術家,我能夠全心全意投身在自我的藝術創作上的時間也相對受限(...);不過相對於104所提供的駐村條件,寬廣的工作場所與設備,對一個年青的藝術家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104藝術村二月份預覽開放日當天活動一景
photos/Copyright : © Frédéric Nauczyciel/see-you-tomorrow
當然,在該中心正式啟動的初期,我們還很難去為此一回饋模式妄下定論;而事實上,世上許多的藝術村運作模式也常常要求藝術家能夠多方面地參與當地的藝術教育活動,期能達到地區性藝術推廣的實際效應。只是在此,我們卻也不能不忽略在這樣的做法之下背後所隱含的另一種訊息,即當公家政府的預算漸漸難以滿足各式各樣的文化需求之下,公私資金交互運用的模式偃然蔚成主流,今日每個美術館與藝術中心都需創造更多的利益,並與企業合作以減低政府的責任。然在這樣的狀況下,當駐村藝術家的職責不再是專心在個人藝術創作的發展上,還需不定期兼職該地藝術教育推廣員的責任,在其中找出一種平等的相對責任似忽就相當的重要,才能避免藝術村概念-協助藝術創作的初衷本末倒置,進而忽視藝術教育推廣專業的危機。
104藝術村二月份預覽開放日當天活動一景
photos/Copyright : © Frédéric Nauczyciel/see-you-tomorrow
詳細數據:
整體佔近35000平方公尺,其中從東到西的主要長廊可達225平方公尺
服務台、餐廳、咖啡廳與書局...等多元化的服務與商業中心(1900平方公尺)
特殊節慶與商業活動區(2500平方公尺)
兩間分別可容納200與400人次的多功能表演廳(位於中庭)
16個藝術家工作室、18個辦公室(4000平方公尺)
企業專區:800平方公尺、藝術陶冶區:500平方公尺、儲藏室:1400平方公尺、電機廠房:2500平方公尺、162個車位,整區最多共可容納5000人次
整體改建預算達1億歐元
駐村期限介於1個月到最長1年,一個月1500歐元的補助金
104藝術村鳥勘景
photos/Copyright : Luc Boegly
Courtesy: 104藝術村(Le CENT QUATRE)
聯絡方式
台灣藝術進駐交流協會(TAIA)
網址:http://arttaia2008.blogspot.com/
巴黎國際藝術村(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網址:www.citedesartsparis.net/
黑克雷國際文化交流接待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accueil et d'échanges des Récollets)
網址:www.centre-les-recollets.com/
巴黎大學國際城(Cité Internaitonale Universitaire de Paris)
網址:www.ciup.fr/residences_artistes.htm
東京宮創意實驗室計畫(Le Pavillon)
網址:www.palaisdetokyo.com/fo3/low/programme/index.php?page=../pavillon/pavillon.htm
104藝術村(Le CENT QUATRE)
巴黎市奧貝爾維耶街104號(104 Rue d’Aubervilliers 75019 Paris)
網址:www.104.fr/
網上駐村申請:www.104.fr/#en/85-Resid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