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udi, novembre 23, 2006
給我百分之一的「官方」藝術(Give me 1% Official Art)
Dan Graham, From Boullée to Eternity, 2006
source & copyright : http://www.tramway.paris.fr/
就離羅浮宮不遠,立於法國國家喜劇院(Comedie Francaise)前的Palais Royal地鐵出口站常是眾多遊客駐足讚賞的焦點,因為該地鐵出口站整體造型是由鋁製結構搭配紅藍銀色的玻璃珠所組成,呈現出一種相當獨特的都市景觀。這件名為《Kiosk of the night-walkers》的藝術作品是由法國藝術家Jean-Michel Othoniel,於2000年受巴黎地鐵公司邀請,為慶祝地鐵百週年所完成的公共藝術作品。而如果我們朝反方向走去,穿越過Palais Royal的拱門進入該區的中庭花園,我們還可發現到分別由藝術家Daniel Buren於1985年所設計的黑白條狀活動水泥柱《Les Deux Plateaux》與Pol Bury所完成的金屬球體雕塑作品《Les Fontaines a boules》。上述這三件公共藝術經典案例除了多年來為巴黎帶來美麗的藝術市容,並吸引了眾多遊客與人潮,一如艾菲爾鐵塔一般,搖身一變更成為推動巴黎市觀光經濟的主要景點之一。
「少」還是「多」enough or not ?
法國1%的公共藝術法令始於1951年,最初只限於教育部的建設工程,而到了1983年,基於地方分權的國家政策,開始逐步擴展到其它政府部門與地方政府的工程建設案。此一長久的「官方」藝術政策歷史除了具有美化生活空間的旨意之外,實質上還具有推廣當代藝術創作的功能,促成今日法國各地大量公共藝術作品的存在,並接續當代國際公共藝術風潮的現狀。1%看來不多,對多數外人來說也沒太大的意義,然而對以文化聞名的法國來說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數字。除了上述提到的1%公共工程藝術預算政策之外,其實法國文化部年度預算也都以佔國家總預算約1%的標準在制定著。法國文化部1%預算的常規源起於八十年代,由知名左派文化部長Jack Lang時代所建立。這位創建了音樂節、文化遺產日…等法國今日多樣藝術節慶的文化部長,當初將只佔約0.5%的文化部預算一下子調上一倍之多,此一決心不但讓法國文化人士至今仍讚不絕口。雖相較於其它重要的教育、經濟、國防…等預算來看,這樣的比例看起來並不多,然而如果我們比較一下2005年世界各國的文化預算,如美國約0.13%、英國約0.65%、韓國約0.8%、法國約1.3%或荷蘭約1.4%的比例來看,這看來不起眼的1%卻還是多數國家稱羡的目標。
PETER KOGLER (PONT DE VANVES), Pont, 2006
© Stéphane Augé
(source : http://www.ratp.fr/lesactualites/laune/3550.shtml)
三千一百萬歐元公共藝術案
而同樣的,透過法令制定來要求所有公共建設工程總預算需規劃1%的經費作為藝術創作用途就成為一個同樣具有效力的文化推動利器。近期開通的巴黎市第三條電車(Tramway 3)正是一個這樣的案例。巴黎市第三條電車經過六年的規劃與工程,於2006年十二月十六日開幕。這條串連巴黎南區(13, 14, 15區),行經中國城與大學城(Cité Université)的公共運輸交通工具相對也帶起一股觀賞公共藝術的熱潮。
巴黎市民沿著電車路線將可欣賞到由9位國際藝術家所完成的9件公共藝術作品:由西到東,首先可見到的是由觀念藝術家Sophie Calle(法國)與建築師Frank Gehry(美國)共同完成的《電話亭La cabine téléphonique》。這位法國知名的女性藝術家希望透過公共電話亭的設立,吸引路人拿起聽筒進而與藝術家對話,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而Dan Graham(美國)的《From Boullée to Eternity》鏡面裝置作品則試圖展現「藝術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藝術家Peter Kogler(奧地利)創作的帶狀動畫影像《Pont》,呼應著另一位藝術家Angela Bullock(加拿大)的帶狀燈光裝置作品《Incubate Lactate Perambulate》,象徵著現代交通網之於社會叢林的脈絡與動態。
再經過幾站之後,我們乍然可見Claude Leveque(法國)的超大面板裝置作品《Tchaïkovski》,其迷幻的鏡面反光視覺效果有如另一時空的標示牌,邀請路人進入Parc Montsouris公園中傾聽Christian Boltanski(法國)裝置在板凳下,不時傳遞出的喃喃語聲《Les Murmures 》。最終,在電車進入中國城之後,展現眼前的除了有Bertrand Lavier(法國)的《Mirage》,有如都市叢林中乍現的海市蜃樓,Peter Kogler於Robert Bajac廣場上設立的另一件立體雕塑作品《Skate Park》,提供年輕人滑板的場所,還有藝術家兼建築師Didier Fiuza Faustino(葡萄牙)高十七尺的迷你公寓雕塑作品《1SQMH》,回顧二十年代「一立方公尺面積」國宅模型,呼應著背後今日林立的國宅社區。
Ettore Spalletti, David Lang et Robin Rimbaud, Depart & Channel of Flight de l'Hôpital Raymond Poincaré, Garches / France, 1996 & 2002.
Partenaires : Fondation de France, AP-HP Assistance Publique Hôpitaux de Paris, British Council
Source & Copyright : Fondation de France, http://www.nouveauxcommanditaires.com/
藝術存在各個不同的角落
透過藝術家的創意點子來為環境增添色彩,此項模式其實在近年也漸漸深入到各鄉鎮、各公私單位、甚至民眾的觀念之中。法蘭西基金會設立的新藝創計畫《Nouveaux Commanditaires Programme》旨即透過各單位,甚至是民眾自行組成的團體所委託,出派一名「調解員」(協調資方與藝術家間的溝通)作為藝術家與該單位互動的橋樑,促成藝術家與該單位的合作,進而推動藝術創作計畫。如該會分別於1996與2002年為Raymond Poincaré醫院的臨別室Salle de Depart(即太平間)找到三位藝術家為該室裝置不同的藝術作品。1996年藝術家Ettore Spalletti以謐靜的海藍色調為該醫院創建該臨別室之後,不但賦予其超然的氛圍與靈性,並也考慮到家人的感傷心情。八年之後,醫院再次透過該基金會邀請到兩位當代音樂家David Lang與Robin Rimbaud為該室譜了兩首樂曲,此一情境音樂的應用除了不違背原初的空間創作理念,並透過無形的樂聲引領不同的感官感受,安撫了尚留現世這端,一個個想念的心。
Artbar:
巴黎市第三號電車(T3)公共藝術計畫(Paris Tramway 3)
路線:從Porte d’Ivry串連到迦里格蘭諾橋Pont du Garigliano
開車日期:2006年12月16日
網站:http://www.tramway.paris.fr/
法蘭西基金會La Fondation de France, 新藝創計畫《Nouveaux Commanditaires Programme》
網站:http://www.nouveauxcommanditaires.org/
法國Raymond Poincaré醫院新藝創計畫案例
地點:104, Bd Raymond Poincaré, 92380, Garches, 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