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udi, octobre 05, 2006

社會學、人類學、空間學、敘事學–多種欣賞攝影作品的眼光(Les Multifacettes de la Photographie)


巴黎攝影藝博會Paris Photo 2006與攝影月Mois de la Photographie

一年一度的巴黎攝影藝博會Paris Photo即將在11月16到19日於大皇宮與羅浮宮中庭廣場正式上場。同於往年,藝博會每年會將焦點集中在特定國家,繼西班牙之後,今年的焦點則是北歐:丹麥Danmark、芬蘭Finland、冰島Island、挪威Norway與瑞典Sweden等國的攝影作品。而配合Paris Photo的舉行,多數的巴黎藝廊與藝術中心也都同時推出一系列的攝影個展,除了美國李.弗烈德Lee Friedlander、Joel Meyerowitz與傑夫.沃爾Jeff Wall、英國Paul Graham、法國Catherine Poncin與Jean-Baptiste Huynh、還需提到荷蘭Desiree Dolron與日本攝影師Hiroshi Sugimoto,多樣的攝影風格與作品展出更讓我們了解到此一當初造成藝術史與美學革命的創作媒材 – 攝影,今日在創作藝壇中堅固的主流地位且多元的型態。



圖說:Saul Leiter, Untitled, New York, Courtesy Howard Greenberg, 1960


景內Champ:巴黎攝影藝博會Paris Photo 2006
今年邁入第十屆的巴黎攝影藝博會共聚集近三十家法國攝影藝廊與出版社,而第二代表則是來自美國的二十二家專業藝廊,此外再加上來自歐洲各地的藝廊,可堪稱是世上專門以攝影藝術創作為主的重要博覽會之一。今年會中我們除了可以見到由英國藝廊Robert Hershkowitz所展出,由卡羅攝影法發明始祖William Henry Fox Talbot於1843年拍攝巴黎街頭的早期作品,還有紐約Howard Greenberg所展出Saul Leiter拍攝紐約社會五六十年代的攝影作品也值得熱愛攝影的有心人士走一趟,而法國部份則由1900-2000藝廊推出攝影大師Robert Doisneau的攝影報導類型作品「所謂的巴黎人」系列(Les Parisiens tells qu’il sont),可謂是相當難得。
近代攝影部份除了多數由歐洲藝廊推出的重要攝影大師之外,我們特別可以注意到是首次參展的北京798百年印象攝影藝廊,推出翁乃強Weng NaiQiang拍攝紅軍時期以及吳家林Wu JiaLin一系列雲南省村民人文風情的攝影紀錄作品。還有巴黎Alain Le Gaillard所展出台灣藝術家陳界仁的「工廠」(Factory)攝影系列。


圖說:吳家林, Chitchatting 1999 in Chengdu, 1999, 798 Photo Gallery


墨西哥出生的華裔攝影家梁思聰(Sze Tsung Leong)的作品
圖說:Zili Cun II, Kaiping, Guangdong, Courtesy Yossi Milo Gallery, New York, 2004

聚焦Focus 1:北歐攝影美學 – 赫爾辛基學派Helsinki School
談到北歐,一些知名的國際品牌馬上躍上眼前如IKEA、NOKIA、諾貝爾獎以及知名的瑞典攝影機極品:哈蘇Hasselblad。而30年前成立於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的攝影學派:赫爾辛基學派Helsinki School,在近幾年來推向國際市場之後即引發各界高度的注意。一般來說,受到北歐人自身對於生活品質的堅持,對大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福利的關注,赫爾辛基學派的攝影美學通常著重在大自然與人類之間的對話、在現代社會高速科技發展下對於人的存在本質的省思,還有它們長期處在光源不足的北歐區域中,自然而然所培養出對「光」的敏感度。而一系列今年展出的北歐攝影作品所展現出的影像風貌就實實在在地表達出北歐人這方面的特質。如丹麥攝影雙人組Trine Sondergaard & Nicolai Howalt拍攝寒地中狩獵人群的一景,在冷色調的光線與色彩背後,透過遠鏡頭來展現北歐特殊的景色,照片除了強調出攝影師對於光彩精密的技術掌握之外,更也凸顯了北歐人不為人知的生活模式。


圖說:Trine Sondergaard & Nicolai Howalt, Kromanns Remise #II, Courtesy Martin Asbaek Projects, 2005

而丹麥攝影師Astrid Kruse Jensen與芬蘭攝影師Axel Antas與Arno Rafael Minkkinen的攝影作品中充滿了空寂的氛圍以及謎樣的色彩,反映出大自然在現象學的造化之下為人類帶來的現實想像張力。



圖說:Astrid Kruse Jensen, Tree, Imaginary Realities, 2004


圖說:Axel Antas, Formation of water droplets suspended, Courtesy of Galleria Heino and Axel Antas, 2005



圖說:Arno Rafael Minkkinen, Self-portrait, Vaisalansaari, Finland, Courtesy Robert Klein Gallery, 1998

瑞典攝影師Annee Olofsson與芬蘭攝影師Anni Leppalla以人視為她們的攝影主題,透過強烈的影像構圖,專注與研究色彩在相紙上所能展現的效果(如前者的花色壁紙或後者對「白」的迷戀),以近粉畫式的攝影觸感來表達現代人與周遭生活環境之間的對話。



圖說:Annee Olofsson, Island Life, The Mothers, The Conversations, Courtesy Mia Sundberg Gallery, Stockholm, 2006



圖說:Anni Leppalla, From the Series Seedlings, Courtesy Taik Gallery, Helsinki, 2005

以拍攝「大北方」居民處於自家中的肖像攝影而知名的芬蘭攝影師Esko Mannikko,繼人像系列表現出人的孤寂與生活私密不為人知的一面之後,這次帶來的是一系列於2005年完成的動物肖像畫。幾近抽象的構圖卻又不失親密感的特寫靜照,畫面闡述的不單單是人(攝影師)與動物之間親密與信任,並帶有強烈的戲劇性。


Esko Mannikko, Untitled#5, 2005, YANCEY RICHARDSON


聚焦Focus 2:出版業代表與亞洲勢力
雖然攝影作品在藝術市場上的平均價格還未達到如繪畫或雕塑品般的高價等級,然而,攝影專輯相對地卻是出版書籍中的奢侈品,並是出版業眼中重要且絕對不容忽視的叢書類別之一。舉指可數的幾家專精於攝影專輯與叢書的國際出版公司如英國的The Photographers’ Bookshop與Phaidon、德國的Hatje Cantz Verlag、美國的Harper’s Books, East Hampton與法國的Taschen、Filigranes Editions與Librairie la Chambre Claire攝影專門書店均參與了本屆的攝影藝博會。而從亞洲遠道而來的攝影藝廊則有首次參展的北京798 Photo Gallery、首次參展的南韓Hyundai藝廊和日本位於大阪的兩家攝影藝廊Mem與Picture Photo Space。

聚焦Focus 3:往年數據
今年結合了106家藝廊,涵蓋21個國家的巴黎攝影藝博會,去年累積了超過四萬人的觀眾卻可達到平均每家藝廊均有至少七萬五千歐元的交易量,可謂重質而不重量。2005年中值得一提的高價作品有法國Francois Paviot宣稱以三十五萬歐元的高價賣出一件Edward Weston裸體人像作品,Serge Plantureux藝廊則以九萬歐元賣出一張曼瑞Man Ray的攝影作品,而紐約Robert Klein藝廊則以八萬五千歐元的價格賣出Moholy-Nagy的作品。至於當代攝影的部份,平均價格則介於五千到七千歐元不等,而幾個高價特例有紐約Yossi Millo藝廊以兩萬四千五百歐元賣出Loretta Lux的兒童肖像攝影作品,赫爾辛基Taik藝廊以兩萬歐元的價格賣出Ola Kolehmainen的雙聯作…等。

芬蘭藝術家Ola Kolehamainen去年以兩萬歐元(近85萬台幣)賣出一件雙聯作,今年改由紐約Robert Miller藝廊代表,展出《K.G. is this too romantic ?》一作,或許會再度掀起高價熱潮。
圖說:Ola Kolehmainen, K.G. is this too romantic ?
Courtesy Robert Miller Gallery, New York, 2004

景外Hors-champ:
Lee Friedlander, New York City, 1966, Carl Jacobs Fund,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 2006 Lee Friedlander
Gelatin silver print 5 3/4 x 8 11/16” (14.6 x22 cm)

社會學眼光Sociology
從五十年代開始,Lee Friedlande決定用攝影機紀錄下美國居民的日常生活,他鏡頭下的自身倒影是我們最常記得的照片系列。這位當今已可與Walker Evans和Robert Frank等大師齊名的美國攝影師,他今日巡迴到法國網球場美術館的個展則是繼在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所策劃展出的第二站。本展中共展出了這位攝影師五十年來所累積483張的黑白與彩色攝影作品,內容從早期的紐約街頭系列到九十年代開始的西美大自然景觀系列,然而畫面中一貫幾近怪異的構圖與取鏡卻始終不變,並也凸顯了Lee Friedlander一貫的幽默與癖好。
同樣也來自美國,Joel Meyerowitz的攝影作品則專注在展現現代化生活下的浮世繪。然而當藝術家自七十年代開始放棄35mm的輕巧照相機,而改用較為笨重20乘25的箱型照相機,其攝影作品的角度則更寬廣了,並帶有更明亮的色調與光線。雖然我們感受到早期快拍式的構圖有了更為安穩的基礎,但其中卻還是不失早期作品中具有的批判面向,正如攝影師自己所言:「我揚棄攝影長久以來的信念:決定性的瞬間(instant decisif),對我來說,所謂的畫面焦點是不存在的,畫面中的每個元素:人物、建築、光影與線條都應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種整體性的理念這就是我所謂的『攝影內景』(champ de la photographie)」。此外值得一提的是,Joel Meyerowitz也是唯一得以進入紐約雙子星廢墟中紀錄拍攝的攝影師,而配合本展以及911五週年紀念日,一本關於這一事件的紀錄攝影畫冊並也同時由Phaidon所出版,題為「成果」(Aftermath, World Trade Center Archive)。



Joel Meyerowitz, New York City, 1975
© Joel Meyerowitz. Courtesy Edwynn Houk, Gallery, NY


人類學眼光Anthropology




Ethiopie-Portrait III, 2005, ©Jean-Baptiste Huynh


旅遊世界以採訪研究各地尚存原始傳統與習性的人種與民族,法國攝影師Jean-Baptiste Huynh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旅居了馬里(Mali)、印度、衣索比亞、日本、越南、柬埔寨與埃及等國,並紀錄下一張張不同的面孔與旅行的經驗,這種種回憶在這次於巴黎高等藝術學院藝廊中一次展現出來。大尺寸(120乘120公分)的黑白攝影作品不但挑戰了攝影師精密的構圖與攝影技術,細緻的線條與柔和的光線儼然就是正宗傳統攝影美學的再現。相較之下,初見荷蘭籍攝影師Desiree Dolron的攝影作品,我們或許會自問到底眼前所見的是畫作還是照片?北國冷色調的聚光燈輕柔地打在畫面焦點部份或人物臉上,周遭暈開的微光賦予了作品一種油畫式的沈重色調,整體除了透露出謎樣的敘事風格之外,更重要的還有那法蘭德斯畫派式的古典風格,不求史詩畫作般的崇高與氣派,而是安祥中稍帶不安的寧靜片刻。





© Desiree Dolron, XTERIORS VIII, 2001-2005




© Adrian Tyler, Benbecula 03, Room series, MAX ESTRELLA (Paris Photo 06)


空間學眼光Spaceology
日本藝術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長久以來多用黑白底片來捕捉光影的變化,從「劇院」(Theaters)到「海景」(Seascapes)系列,一直到近期的「觀念的外型」(Conceptual Forms)系列。然而從2004年起,杉本博司試圖捕捉自然光線投射在牆角或單純白色牆面上所產生的效果,以及它們沖洗在彩色相紙上的結果。於Marian Goodman近期展出的「影子的色彩」(Colors of Shadow)系列,是藝術家在拍攝了一系列空間中毫無一物的景象之後所得到的結果。展場中我們見的是一系列有如將淺灰色顏料均勻地舖撒在純白畫布上,形成幾何線條式的純淨畫面,而這些畫面並反過來呼應著現場清空的「白盒子」- 即藝廊空間,在極簡中有著靜肅的氛圍,隱藏著畫面內外空間之間無言的對話。而另一位西班牙攝影師Adrian Tyler則對偏愛空間中紊亂的線條(如Skyline或Building系列),同樣應用現實中存在的幾何線條,鋪成在畫面上的是那種幾近抽象表現主義畫派的影像,光線在此是為了映照出現實生活中常被人們所忽略的細節,然而這些卻才是構成『曾經存在過』的基礎,一如那一間間人去樓空的室內攝影照片(Room系列)。



© Ulla Jokisalo, Inspiration, 2006

敘事學眼光Narrativity
許多人拍照是為了留下回憶,而多數的攝影作品也因此成為歷史的見證。然而當我們要開始解讀與了解這些照片時,我們除了會去試著注意畫面上所紀錄下的,有時不容易辨認出的細節之外,影像整體所帶出的主題也更是不可忽略的觀察重點。然而法國攝影師Catherine Poncin並不滿足於此,她長期研究過往累積至今的舊照片與攝影文件,最後自中擷取出的結果卻是一張張被「扭曲」,或者說被重寫的歷史。對藝術家來說,從已經存在的攝影文件出發,她不願帶著史學家的眼光來看待這些「證據」,而是將一張張縣市政府或美術館、影音資料館、家族照片或在跳蚤市場中找到的舊史料,透過剪貼、放大、重組、改創的手法以改寫出另一段「非關歷史」的故事,其所展現的成果擺脫攝影文件(document)的本質、忠實(fidelity)的特性,跨入純創作領域,訴說著想像後的世界。而同樣也從家庭照片或雜誌影像中出發,芬蘭藝術家Ulla Jokisalo的創作則具有強烈的造型手法。在取得第一手資料之後,藝術家隨之在作品上「下功夫」,透過縫針、黏貼、釘補等等一系列的女性手法把從生活經驗中所得到的靈感加注在影像上,並隨之在將這些「證據」重新用照相機拍攝下來,因此被扭曲的證據再一次又變成一種生活的「見證」,但這些見證已經失去原本攝影客觀的特質,反而透露出一段段藝術家私密的故事。


© Catherine Poncin, De l’image a l’image, Courtesy Galerie les Filles-du-Calvaire




Art Bar :
巴黎攝影藝博會Paris Photo 2006
大皇宮與羅浮宮中庭廣場(Grand Palais et la Cour Carree du Louvre)
大皇宮地址:3, avenue du General Eisenhower, 75008, Paris, France
羅浮宮地址:99, rue de Rivoli, 75001, Paris, France
展期:16/11 - 19/11/2006
相關獎項:Prix BMW攝影獎
網址:http://www.parisphoto.fr/

《Lee Friedlander》李.弗烈德個展
法國國立網球場美術館–協和廣場分館(Jeu de Paume – Concorde)
地址:1, place de la Concorde, 75008, Paris, France
展期:15/09 - 30/12/2006

《Joel Meyerowitz – Out of the Ordinary》
法國國立網球場美術館–Hotel de Sully分館(Jeu de Paume – Sully)
地址:62, rue Saint-Antoine, 75004, Paris, France
展期:03/10/2006 – 14/01/2007
網址:http://www.jeudepaume.org/

《Jean-Baptiste Huynh – Le regard a l’oeuvre》
巴黎高等藝術學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
地址:14, rue Bonaparte, 75272, Paris, France
展期:24/10/2006 – 14/01/2007
網址:http://www.ensba.fr/

《Desiree Dolron – Exaltation – Gaze – Xteriors》
荷蘭文化中心Institut Neerlandais
地址:121, rue de Lille, 75007, Paris, France
展期:09/11 – 20/12/2006
網址:http://www.institutneerlandais.com/

《Hiroshi Sugimoto / Jeff Wall》個展
Galerie Marian Goodman藝廊
地址:79, rue du Temple, 75003, Paris, France
Hiroshi Sugimoto展期:16/09 – 25/10/2006
Jeff Wall展期:28/10 – 09/12/2006
網址:http://www.mariangoodman.com/

《Paul Graham / Catherine Poncin》個展
Galerie Filles du Calvaire攝影藝廊
地址:17, rue des Filles-du-Calvaire, Paris, France
Paul Graham展期:/09 – 28/10/2006
Catherine Poncin展期:04/11 – 22/12/2006
網址:http://www.fillesducalva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