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anche, mai 11, 2008

佩蒂.史密斯個展(Patti Smith)

Patti Smith,《自拍像(Selfportrait, New York City)》
立可拍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Paris, Exhibition Land 250, March 28 – June 22, 2008
© Patti Smith
©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在數位相機普及之前,如大眾所知,使用拍立得照相機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即時看到拍攝的成果,這讓攝影比起其它造形創作形式更方便也更容易上手,「素描如同寫作是需要時間與注意力的。而我需要獨處,也因此需要特殊的環境來完成這類的創作。...然而,拍照就不同了,我只需要走上街頭,不消多少時間就可以完成幾張照片。」佩蒂.史密斯這樣說到。〈Land 250〉是拍立得照相機的一個型號,而它也是美國知名搖滾女歌手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長年以來使用的相機之一,並成為後者近期在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推出的個展名稱。

Patti Smith,《工作鞋(Work boots)》
立可拍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Paris, Exhibition Land 250, March 28 – June 22, 2008
© Patti Smith
©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地下展場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張張7x9.5公分大小的小幅照片,時而以約十張左右整齊地排成一行,並用壓克力製的細長透明箱保護著;時而則是大量地將近五十張的照片,同樣整齊地用大型獨立框架集中在一起。每一組的照片並沒有標題,我們只能隱約透過重覆出現的主題、人物、風景與場景來試圖一窺作者拍照時隱誨的意圖與私密的想法。正是需要透過這樣的觀察,我們才會發現到佩蒂.史密斯的攝影作品透露出強烈的隨意性;她不但捕捉不經意發現到的迂迴小巷、但也賦有盛名的建築標地如艾菲爾鐵塔或聖母院;除了生活周遭的日常物件之外、但也有她旅遊世界各地所見的美術與雕像作品。其主題的多元性正呼應著佩蒂.史密斯本身多重的角色與身份。

Patti Smith,《初日烈陽(First Sunburn)》,1973
鉛筆,彩色鉛筆,紙上作品
76,2 x 57,1 cm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Paris, Exhibition Land 250, March 28 – June 22, 2008
© Patti Smith
私人典藏(Collection privée)


佩蒂.史密斯的偶像
於1947年出生於芝加哥,佩蒂.史密斯於16歲時讀了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的詩集並深深為之著迷,並因此對法國文學家產生長年來的高度興趣。在本展中她還特地展出長年以來關於韓波與另一位法國文學家雷內.杜馬勒(René Daumal)的文集收集與書寫創作,其中包括她於1973年,年僅二十六歲時,獨自跑到韓波出生地法國查理梅茲爾市(Charleville-Mazière)參觀韓波紀念館時所完成的素描,佩蒂.史密斯並還將其中一幅韓波肖像素描於1991年捐給了韓波紀念館,該件作品也展於本展之中。

Patti Smith,《自畫像(Self-Portrait)》
鉛筆,彩色鉛筆,紙上作品
73.7 x 58.7 cm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Paris, Exhibition Land 250, March 28 – June 22, 2008
© Patti Smith
Courtesy Robert Miller Gallery


的確,除了精彩的搖滾演唱生涯與長年累積的攝影作品之外,佩蒂.史密斯在早期也完成了不少的素描與寫作作品。在本展中,一整面牆就展出她早期的一系列素描作品,均約是在介於六十至七十年代之間所完成的。其中包括一幅由龐畢度中心出借的素描《Constellation I》,畫作中並以拼貼手法夾雜一封由勞伯.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曾寫給她的一封信;或由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出借,於1978年完成的一幅梅普爾索普的肖像畫;以及其它出借自私人典藏家的素描作品。佩蒂.史密斯的素描筆觸看來相當自由,其中兼具細膩的觸感,與其搖滾樂手的身份看來相當不同,這點差異或許源自於藝術家自己所言:「我的夢想一直是希望成為畫家與詩人。然而我的政治意識讓我走上搖滾樂的路上。這個展覽是與大眾分享我的世界,我的美學世界的機會。擁有政治信念是重要的,但那和藝術並不一樣,之於創作,我只希望做出好的作品,成名或財富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Patti Smith,《我的愛馬,納米比亞(My horse, Namibia)》,2005
立可拍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Paris, Exhibition Land 250, March 28 – June 22, 2008
© Patti Smith
©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生活記錄與思念
整個展場中還播放著為數不少的錄像作品,其中包括了早期梅普爾索普拍攝佩蒂.史密斯的簡短影片、勞伯.法蘭克(Robert Frank)拍攝樂團的記錄片《Summer Cannibals》、佩蒂.史密斯與珍.寇恩(Jem Cohen)完成的《Equation Daumal》與後者拍攝藝術家與她的兒子的記錄片《Spirit》;這些影片剛好也在展場中央圍出了一個擺有幾張沙發椅與長凳的空間,佩蒂.史密斯視此空間「就像我家一般,非常舒適也隨性。觀展民眾可以在此對話、沉思與閱讀。」

Patti Smith, 《烏斯河,維吉尼亞.吳爾芙於1941年3月28日投身自盡於此(The River Ouse where Virginia Woolf took her life on March 28th, 1941.)》
立可拍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Paris, Exhibition Land 250, March 28 – June 22, 2008
© Patti Smith, 2008
©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跨過主要展場之後,一間位於後部的小型獨立展場名為〈珊瑚海(La Mer de Corail)〉,這是佩蒂.史密斯為了記念梅普爾索普-她早期的戀人、至生的好友-所特別設計的空間。展場中主要由一個用投影裝置與幾張攝影作品所組成。投影裝置是個三面均用黑紗所封閉的獨立空間與兩個投影影像所組成,並伴隨著佩蒂.史密斯親自完成並朗頌的詩篇;而牆上的五張攝影作品則是梅普爾索普的複製作品,但在影像旁則有佩蒂.史密斯加上的文字與詩句;透過這兩件作品,藝術家以高亢沙啞的音調與嗓音表達出她對這位早逝愛人的愛戀與敬佩。

Patti Smith,《勞伯之星(Robert’s star)》
立可拍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Paris, Exhibition Land 250, March 28 – June 22, 2008
© Patti Smith
©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最終,即便是因為搖滾樂的關係而讓佩蒂.史密斯至今有著傲人的成就,然而,透過本展的推出,其多元化的攝影、素描、詩作與影片創作除了完整地呈現出她少為人知的一面之外,更重要的,或許也透露出她至始至終的最愛,與她未來將持續走下去的路。今年62歲的佩蒂.史密斯這樣說到:「我自認為是個作家。如果我們規定我只能做一件事,那我會選擇寫作。過去因為命運使然,也因經濟因素,我成為了一個表演工作者。我的樂團與演唱活動都與我對這個世界的責任,對其政治觀點有關。但是我的詩作,我的造形創作並非是政治的,那是我對語言美學的探索,一種純粹性的美學研究。」

Andrea Branzi,《涼庭(Gazebo)》,2007
展場一景

Andrea Branzi,《妮可拉特.莫洛基的針織作品(Tapisserie en scoubidou par Nicoletta Morozzi)》,2007
《涼庭》一作中的細節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Paris, March 28, 2008 – June 22, 2008.
Photo : Patrick Gries
© Andrea Branzi


後記
伴隨著佩蒂.史密斯迷人的嗓音,一進入卡地亞當代藝術中心透明光亮的大廳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另一個風格截然不同的展覽,展出義大利知名的設計師、建築師、都市規劃專家安德列亞.布蘭濟(Andrea Branzi)的數件設計作品。安德列亞.布蘭濟早期曾因悍衛義大利激進建築派,並身為建築伸縮團體(Archizoom)一員而享有盛名。在設計過多件至今被視為經典的作品,如於1967-68年的《涼庭系列(Gazebo)》,設計師這次應中心之邀設計了一全新版本的《涼庭(Gazebo)》,整體由不鏽鋼簾幕、彩色玻璃塊狀與針織圖案所組成。該空間忽隱忽現的光影效果與充滿稚趣的色彩與形狀呼應著設計師堅信當代設計的兩個重要概念:大自然之於建築與都市規劃日益重要的角色,簡言之即是建築與自然環境相互交融的新環保意識;以及「一種薄弱與虛邈的現代精神(A weak and diffuse modernity)」,以透明、易轉的彈性原則來抗拒過去厚實雄偉的設計風格。本展中還展出二十幾件安德列亞.布蘭濟所設計的花瓶與傢俱作品。

Andrea Branzi,《橢圓狀開放性展示架(Ellipse)》,2007
展場一景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Paris, March 28, 2008 – June 22, 2008.
Photo : Patrick Gries
© Andrea Branzi


Artbar:
〈Land 250〉,佩蒂.史密斯個展
展場:卡地亞當代藝術中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展期:28 March - 22 June 2008
網址:fondation.cartier.com/

〈開放性圍場(Open Enclosures)〉,安德列亞.布蘭濟個展
展場:卡地亞當代藝術中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展期:28 March - 22 June 2008
網址:fondation.carti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