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為高音速運輸與通訊工具,整個世界處於一種瞬間(instant)之下,即所謂的即時性(real time),在其中有一種時空距離污染(distances)的特質...。也就是說,除了污染大自然、空氣、水源、生物-那是所謂的物質污染(substance pollution)之外,我們同時也在污染時空距離,大地原有的廣闊性...。我會這樣想是因為我懷念舊世界的寬廣與壯麗...」-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
阿根廷,2005(展覽畫冊封面)
攝影 © Raymond Depardon
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於11月21日開幕的《鄉源(TERRE NATALE)》一展主要由法國知名影像工作者雷蒙.德巴東(Raymond Depardon)和都市規劃專家與哲學家保羅.維希留合作完成。《鄉源》探討當代人本社會與自然世界在全球化、游牧化、戰事化、監控化的異動與遽變下所造成的傷害與災難所應認清的負擔與責任;《鄉源》不是一個當代藝術展,而是透過影像與見證、數據與記錄、客觀與主觀的眼光與立場,點出你我應該自省的重要課題:在時空距離污染的指數越來越高的現狀下,人最終將鄉歸何處?
弱勢的聲音
為了本展,卡地亞高挑的一樓玻璃外牆上覆蓋著一層不透明的巨型彩色照片,此一廣幅影像圍幕呈現出一系列雨林、農民...等人文攝影作品,然其主要的功能在於將內部分成左右兩邊的展覽室改裝成不透光的投影室,分別播放著雷蒙.德巴東受卡地亞中心所邀,為本展所完成的兩部記錄影片:一部作者參訪世界九個少數民族所錄下的影片〈讓它們發言(Donner la parole)〉、與另一部導演透過近半個月的時間穿越七個城市拍攝下的短片日記〈環遊世界14天(Le tour du monde en 14 jours)〉。
巴西
雷蒙.德巴東,〈讓它們發言〉,2008
攝影 © Raymond Depardon
從衣索匹亞的阿法族(Afar)到法國的布列東(Breton)與歐舒丹族群(Occitan),從玻利維亞的齊帕亞族(Chipaya)到克家族(Quechua),從智利的卡韋斯卡爾族(Kawesqar)到馬普切人(Mapuche),從巴西的瓜拉尼人(Guarani)再到亞諾馬莫人(Yanomami);〈讓它們發言〉以多元的影像寫實地記錄下世界上各個角落遭人遺忘、瀕臨絕種的珍貴人文資產。透過不同的母語與方言貫穿整片敘事脈絡,這些深深與大自然緊叩相連的原始族群,因為掠奪與競爭、被迫遷徙與人口外流的威脅,被當下一切要求效率、崇尚現代化的世界所排拒,正如它們難以傳承的原始母語。它們面對鏡頭時而激忿、時而悲怨地道出一段段令你我自慚的心聲,呼應著統計數據的見證:「今日世上共存在著近6000種語言,然其中半數均介於滅絕的階段。約每一個禮拜,一種語言即從世上消失。多元語言文化的貧瘠與多元生物性之生態環境的消失有著相同的命運...」-節錄自展覽目錄
〈小展場〉-由迪勒.史考菲多+瑞佛工作室設計的展場草圖
©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Mark Hansen, Laura Kurgan, and Ben Rubin
數據的見證
在繼續探討雷蒙.德巴東另一部日記性短片之前,我們值得先談談保羅.維希留與美國建築師與設計師迪勒.史考菲多+瑞佛工作室(Diller Scofidio + Renfro studio)、班.魯賓(Ben Rubin)、蘿拉.克根(Laura Kurgan)、馬克.漢生(Mark Hansen)所合作,由德國卡斯魯ZKM影像媒體藝術中心技術支援的兩件大型多媒體影像作品,分別展於地下室〈大展場(Grande salle)〉與〈小展場(Petite salle)〉。
小展場中展出的是個由卡斯魯ZKM影像媒體藝術中心的全廣角投影軟體(Panorama Display Software)技術支援所完成,得已將觀者包圍在展場之中的環繞式投影空間。基於自各個不同研究中心針對一系列關於「難民」、「集中營」、「偷渡客」、「天然災害」、「人口遷徙」、「海水水平面」...等研究所得出的數據,該作以精確的圖表與動畫系統顯示出這位身為當代知名的都市規劃專家與哲學家一貫關心且憂慮的系列議題:
新奧爾良,2005年9月4日,卡崔娜颶風下的一個生還者
攝影 © Robert Galbraith / Pool / Getty Out / AFP Photo
-長年來重要的人口遷徙所造成的城鄉差距:基於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科學資訊網絡中心(CIESIN -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Information Newtwork of Columbia University)的數據:「2007年,史上第一次,地球有了新的面貌,全球人口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均是都會人。」
-隨著戰事未果,基於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的數據:「2007年,我們記錄全球上共有五千一百萬人被迫移居(許多是因為如美國卡崔娜颶風,或台灣921地震等天然災害),而約有一千六百萬人更不得不離開祖國,成為難民。」保羅.維希留更進一步指出「如果難民營原本應是一個臨時性的結構,然它們長年以來的存在反而有如外化的長久住所,隱喻一種延長性的離鄉狀態,毫無歸鄉的可能性。」
蘇丹,29 April 2007.
蘇丹首都庫圖木(Khartoum)將被超級哈布沙暴(Haboob)吞沒之際
攝影 © STR / AFP Photo
-十一月初,島國馬爾地夫總統宣稱因為全球暖化效應導致海平面不斷上昇,為了未雨綢繆,在全島有一天將遭大海滅頂之前,他要開始為國人物色新土地,以為未來遷國做準備。這件國際新聞乍聽下一開始挺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畢竟遷國一舉不是個草率的決定。換句話說,那絕對是因為現實狀況已經達到某一限度,危機就在身旁,不得不必須採取行動。「海水上漲,城市消失...對全球暖化效應較不具有責任的小島或島國卻不得不成為此一全球災難下的第一個犧牲者。」-節錄自展覽目錄
-全球環保危機已非新聞,近幾年來數起全球重大天災案例更有如警訊般有力地逼迫各國關注此一重要議題。然而,在中東戰事未果、恐怖份子蠢蠢欲動、全球金融風暴的襲擊下,這些突發事件令人措手不及,再加上各國之間為了私利難以取得共識,如美國與澳洲至今仍拒絕簽署京都協議以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這讓整起計畫滯礙難行。
〈大展場〉-由迪勒.史考菲多+瑞佛工作室設計的展場草圖
©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Mark Hansen, Laura Kurgan, and Ben Rubin
旁觀凝視以看清資訊流中的真相
而保羅.維希留在大展場中則應用近五十個有序掛空在天花板下的電腦營幕,播放著自多方媒體收集而來,有關近年來全球各地所發生的天災戰禍之報導畫面所組成的影像萬花筒。此一影像投影裝置主要基於畫面的色彩、影像速率、剪接、構圖之間的協調化主觀模式,試圖具現化高科技現代社會所帶來的資訊爆炸;在此,資訊內容的本身不具一種新聞記錄性的真相再現,而是透過造形式的影像與文本操作來指涉「另一種眼光」、「另一種解讀」與「另一種醒悟」的可能性。
該件作品以完全對立的立場引領我們回去看待雷蒙.德巴東所展出的另一件投影作品:幾乎過於主觀,以一種旁觀凝視的視角所完成的〈環遊世界14天〉:「從華盛頓到洛杉磯,從夏威夷到日本東京,從胡志明市到新加坡,該作最後結束於《獨走天涯(LONELY PLANET)》自助旅遊指南宣稱「有如世界的盡頭」的南非諾洛斯港(Port Nolloth)-語出雷蒙.德巴東(節錄自展覽目錄)」
雷蒙.德巴東正在拍攝華盛頓越戰紀念碑的一景,2008年6月2日
攝影 © David BURNETT / CONTACT PRESS IMAGES
雷蒙.德巴東的攝像機(Video camera)如其一貫主張的「主觀性」攝影(camera),有意識地拍下作者在短短的旅程間只想看到畫面,一種表面上看似「毫無意義」的畫面:一對退休的夫婦在烈陽高照的夏威夷海岸吃著冰淇淋、一對情侶在熱烈的岸邊擁吻、一個個無名的都會男女失魂般的步出日常熟悉的地鐵車站...等。
在這永無停息的流動(flux)中,透過一種旁觀凝視(冷眼旁觀)的姿態,雷蒙.德巴東在此揭露了人文社會發展中最無意識但也最基礎與真實的世界脈動。本展最終不是一個當代藝術展,但它毫無保留地見證了在環保危機與城鄉變遷之下、在人口流動之無所定所與時空間距之無限量度之下;傳統與現代之間難以想見卻值得深思的人文未來史。
保羅.維希留與雷蒙.德巴東,2000
攝影師 : Jeanloup Sieff
© The Estate of Jeanloup Sieff
延伸閱讀
鄉源.它鄉始於此
(TERRE NATALE, Ailleurs commence ici / NATIVE LAND, Stop Eject)
法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展期:21 november 2008 - 15 march 2009
網址:fondation.carti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