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anche, décembre 27, 2009

土魯斯市九月春天藝術節(Printemps de Septembre à Toulouse)

吉姆.蕭, 《迷宮,我想像我比喬納生.波洛斯基還高大(Labyrinth: I dreamed I was taller than Jonathan Borofsky)》, 2009
© Jim Shaw, Galerie Praz-Delavallade,2009 土魯斯市九月春天藝術節

堪稱二部曲,今年再次由瑞士日內瓦現代與當代美術館(Mamco)現任館長克利斯瓊.伯納(Christian Bernard)所負責的土魯斯市九月春天藝術節(Printemps de Septembre à Toulouse)可惜地跟去年比起來失色許多。透過幾個關鍵字的串連,其中數個觀點雖不乏饒人興趣的語意,然整體呈現出來的結果卻仍明顯地難以讓人信服策展論述詞句間所力求表達的力量與野心,並在某些觀展時刻深深讓人感到籌備過於倉促、展出模式值得商確、作品訴求過於隱晦或甚或離題...等問題。

一種〈似曾相識(Déjà-vu)〉的觀感
自去年的展場空間與作品之間的關係發想,以反思今年所邀請的藝術家與藝術作品,今年主題之一的〈似曾相識〉躍眼成為克利斯瓊.伯納刻意針對忠實觀眾,透過經驗重組的手法,強調一種觀念延續所發展出的策展模式。〈似曾相識〉的理論之於創作,尤其是在文學領域中,可以視為是種透過剪貼手法,以印象的重覆以誘發一種時序斷裂的經驗錯覺,「就像一種打嗝的時序進程...展覽本身在既往的反覆過程中挑起觀者心中不安的觀展經驗。」-(語出策展論述)因此透過比較前後兩屆的策展模式,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到策展人所堅持的兩個議題與愛好:一個是對於「素描(drawing)」的觀注,另一個則是對於美術館典藏展形式的挑戰。

素描不死
相對於以裝置為主的當代藝術創作主流,藝術節連續兩屆堅持以特展的形式來展出多位素描藝術家的作品,所以延續去年的傳統,儲蓄銀行松鼠基金會藝術空間(Fondation espace écureuil)與樂雷藝術中心(Centre d’art Le LAIT)均再一次以素描展為主,有如藝術節中一股清流。在其中貝亞提絲.庫索(Béatrice Cussol)的構圖令人感到有點過度緊張並且刻意、而凱特玲.玻希(Cathryn Boch)的人物與故事在乍看之下總是令人感到吞語不前、意猶未盡,完全不同於席薇爾.歐佛芮(Sylvie Auvray)看來果決但卻也充滿稚氣的塗鴉筆觸。她們輕柔的彩筆與鉛筆軌跡在紙張上時而以遲疑的線條、時而以堅定的筆觸,勾勒出色彩與留白間難分難捨、相互交纏的斷層與張力;其中色塊與陰影的透明度可細分以千位數或萬位數的單位來評估、而人物輪廓的完成度則取決於每一次創作過程中,難以清楚掌握與釐清的思想與意識流...,「在素描中,令我著迷的是其收發並蓄,如造影術般的功能:其即時具現思想的造型形式與可視公式...。」-(語出策展論述)

挑戰美術館典藏展形式
身為知名日內瓦現代與當代藝術美術館館長的身份,克利斯瓊.伯納在連續兩屆的藝術節中也不忘特意應用土魯斯亞巴托當代藝術館(Musée Les Abattoirs)的展場空間與典藏,來闡述出他自己對於美術館本身所應具有之身份、功能與責任的堅持。所以延續去年的模式,克利斯瓊.伯納本屆特別出借他日內瓦現代與當代藝術美術館的典藏,再穿插著亞巴托當代藝術館本身的典藏作品,將之轉用到七個展場中,完成一結合兩館典藏所完成的作品展,名為〈七個簡單展場〉,其中所揭露的的意圖與策略在於「嘗試測量並挑戰不同典藏原則,不同典藏作品之間所可能激發出的對話與互動、衝擊與對比、相似與相異。...美術館的對象不應該只挶限在人與藝術作品之間關係,應該也涵蓋與其它美術館,與其它典藏作品之間的對話可能。」如其中值得一提的一個展場即是克利斯瓊.伯納特意以日本藝術家河原溫(On Kawara)的三幅日期繪畫〈1966〉、〈1977〉、〈1988〉為策展起點,在同一空間中結集了亞巴托當代藝術館典藏中分別於這三年完成的作品,跳脫所有的藝術流派之論述與歷史背景,創造出一種不同的典藏閱讀的可能性。
而另一值得一觀的還有克利斯瓊.伯納特別說服亞巴托當代藝術館展出該館鎮館之寶,畢卡索與達利的大型舞台劇幕作品。它們成為美國藝術家吉姆.蕭(Jim Shaw)的創作靈感與背景,完成了一系列同樣具超大尺寸的素描看板;以一種現代劇場式的佈景構圖形式分佈在展場空間之中,三位藝術家的人物形象之間的對話成就了作品中具史詩性的敘事特質,而過往影像大師與當代影像大師的對置也再一次清楚地表達出克利斯瓊.伯納以身為美術館館長的身份,長年不忘更新並挑戰典藏涵義與其展演模式的信念。

多數裝置作品的展出模式值得商確
然而,在〈似曾相識〉觀感的策展模式之下,難以避免的也常是觀者心中一種「比較(comparaison)」態度。換句話說,身為觀者的你我,在一一遊走今年藝術節的許多展場中,從Château d’Eau(水塔藝廊) 到Hôtel-Dieu醫院、從Musée Les Abattoirs(亞巴托當代藝術美術館)到Théâtre Garonne(加龍劇場)、再到Ecole des beaux-arts(美術學院),我們可以很明顯地見到兩種效應,兩種負面的結論。要不今年展出作品與去年展出作品在比較下了無新意,要不過差距過大,好壞顯而易見的遺憾。
因此今年展於水塔藝廊中,皮耶.瓦第(Pierre Vadi)散亂的裝置毫無意義用大型數位輸出影像填滿整個空間;成為一場無視展場空間,除了創造出一種令人寸步難行般的身體經驗以外,沒有其它更深的訴求。此一粗糙的作法令人不禁懷念去年茉德.法絲勒(Maud Fassler)強而有力的攝影系列,藝術家當時只用少量的影像,卻得以在空曠的空間中創造出令人精神緊繃的想像與空間經驗。
而同樣地,今年特別受邀的影像大師伯根(Victor Burgin)於Hôtel-Dieu醫院中所展出的影像作品,該主題與展出形式也完全無視展場的特色,強烈地給人一種作品與展場完全格格不入的遺憾。正如展於Ecole des beaux-arts(美術學院)出的瑪麗安.慕勒(Marianne Mueller)的三投影式大型裝置作品:該作內容主要是藝術家透過兩台攝影機的並置,在世界不同城市的腳落記錄下當地人生活的捉影。其展出空間的應用形式與去年同樣展於該地的艾瑞克.哈坦(Eric Hattan)有異曲同工之妙,然兩者的主題與影像美學的切入觀點卻有南轅北轍的對立。換句話說,如果艾瑞克.哈坦充滿詩意的大地景觀切景在大型多銀幕投影裝置的架構中有效地隱喻了大自然的寬廣厚度;瑪麗安.慕勒從印度到羅馬尼亞,從摩洛哥到坦桑尼亞的街頭所補捉到的影像雖深具人文紀錄片的特質,卻完全不需要以大型裝置作品來呈現,反而更適合簡單的影片投影室,才得以避免影片之間豪無連續性卻相互干擾的缺失。

延伸閱讀:
土魯斯市九月春天藝術節Printemps de Septembre à Toulouse
展期:26 September - 19 October 2009
展地:Musée Les Abattoirs(亞巴托當代藝術美術館)、Musée des Augustins(奧古斯汀美術館)、 Château d’Eau(水塔藝廊)、Ecole des beaux-arts(美術學院)、Fondation espace écureuil(儲蓄銀行松鼠基金會藝術空間)、Espace Croix-Baragnon(巴哈紐藝術空間)、Hôtel-Dieu醫院、Les Jacobins(賈克邦修道院)、Lieu Commun替代空間、Théâtre Garonne(加龍劇場)、L’espace EDF Bazacle(電力公司藝術空間)、Centre d’art Le LAIT(樂雷藝術中心)...等
網站:www.printempsdeseptemb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