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edi, mars 01, 2008

極端的幻象 Extreme illusion

「假設你說些平凡的字句,如『cellar door』,但我卻可能聯想到『Selador』一詞;如此這般,這個字眼所代表的某種特質、某種情境則開始漸漸浮現...。」
轉載自英國記者比爾.凱特(Bill Cater)與作家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的採訪內容-電郵報(Telegraph)2001年12月4日

〈扭曲的空間 Distorsion de l'espace〉 展室一景
東京宮2008年《地窖之門》-羅瑞斯.葛雷歐個展
Courtesy Loris Gréaud et Yvon Lambert Paris, New York.
攝影:Pierre Dumont


英國知名文學家,《魔戒三部曲(Lord of the Rings)》的作者托爾金曾經寫到「許多英語系國家的人民...應該都會承認『cellar door』是個『優美(beautiful)』的字句,尤其是當你不去思考它的拼音與所代表的意義。這個字眼甚至比『Sky』還優美,...這個字眼洋溢著凝觀形式與意義交織的聯想愉悅。」而二月中於東京宮所推出的個展,該館面達四千平方公尺的展場首次整體開放給一個年僅三十歲不到的年輕藝術家,羅瑞斯.葛雷歐(Loris Gréaud)為本展所取的名稱正好就是《地窖之門(Cellar Door)》。該展在開幕之際曾引發了各方批判的聲音,質問一個具有國際聲望的藝術中心將整體展場交給年僅三十歲不到的藝術家是否是正確的決定?到底年紀是不是問題?...等。

科幻小說式的展覽脈絡(Science Fiction like schema)
出生於1979年,現僅29歲的羅瑞斯.葛雷歐曾就讀過巴黎音樂學院,然在被學校開除之後,轉而就讀Cergy國立高等藝術學院。其創作涵蓋音樂(聲音)、裝置、錄像...等跨媒材的形式。我們在一進入《地窖之門》整體陰暗的展場中,首當其衝的是一間〈錄音工作室(Studio)〉,透過三方透明的隔音窗,我們看到一個似是DJ的男子,時而雙手忙碌地操作著面前的控音板,時而轉頭觀看擺放一旁的電腦螢幕,毫不再意我們這些隔離在外的觀眾,專注在他「封閉」的音樂世界中。而該區起凸不平的天花板則是藝術家兩年前在近四尺深的地下中施放煙火,當初煙火爆炸後所形成的地面痕跡,藝術家在此將之以聚氨酯形塑之後植入東京宮的天花板上。

〈錄音工作室(Studio)〉展室一景
東京宮2008年《地窖之門》-羅瑞斯.葛雷歐個展
Courtesy Loris Gréaud et Yvon Lambert Paris, New York.
攝影:Frederic Chastanier


而就在這象徵著「殘址」的作品右方,一間小型展場空間中展出的是一件由日光燈管接續起來如群聚的光樹叢,但也如其名〈扭曲的空間(Distorsion de l’espace)〉,一個由氫氣結構體切割出的封閉空間。這件亮到近看會讓人睜不開眼的作品弔詭地呼應著另一件同樣是由日光燈管所組成,號稱將燈管中的氫氣用丙烷所代替,在電流接通下將會整體爆炸的一件不會發光,也「不能」發光的作品,名為〈會爆炸的日光燈管(Tubes néons explosifs)〉。
而就在這隱射著威脅與危機的雕塑品前,一整體看似相當具「插圖」風格的黑色樹林覆蓋了整個展場的後半部,其中懸掛著一顆如月亮般發出白光的巨型氣球,這件作品應該是本展中最具浪漫情懷、也最引人入勝的一景。只是這個看來相當浪漫的人工樹林聳動的標題提醒我們它們代表的危險性,其覆蓋的黑色火藥粉正是這片〈覆蓋著火藥粉的樹林(Foret d’arbres en poudre a canon)〉的外觀看來相當焦黑的原因所在。
在這一系列基本上相當具「觀念性」、「裝飾性」的裝置作品中,我們還須提到本展展出的各件錄像作品。第一件是一間播放著過期電影膠片的電影室,名為〈過期的小說(Fiction périmée)〉,然而我們只能透過一個特意設計的小方孔一窺到封閉的、空蕩蕩的電影室一角。第二件則是一部你我永遠看不到的〈空幻電影(Film pour le vide)〉,該片只有在當沒人走進展場時才會自行啟動,否則呈現在你我眼前的只是一片停滯不動的投影白光。另一件作品則是一面面重點式散佈在展場中的液晶螢幕,名為〈時空的裂痕(Faille spatio-temporelle)〉,這些螢幕隨著從錄音室中傳出,由DJ控制的一種音律緩慢地由暗到亮閃爍著,尤如展場走道間的導光燈般,緩緩地指引著我們觀展的腳步。

〈覆蓋著火藥粉的樹林 Foret d'arbres en poudre a canon〉展室一景
東京宮2008年《地窖之門》-羅瑞斯.葛雷歐個展
Courtesy Loris Gréaud et Yvon Lambert Paris, New York.
攝影:Frédéric Chastanier


「似曾相識(deja vu)」的夢靨
在伴隨本展所出刊的東京宮季刊(Palais / 05)中,一篇由Géradine Fabre所撰,名為「似曾相識」的專文則呼應著可能是本展中最成熟也最成功,名為〈現實的替身(Substitution du réel)〉的空間作品。我們一進入該室中,首當其衝的是一件看似有如蟲蛹狀般,立於展覽室中的半透明式雕塑品,大小不同的蟲蛹中並鑲嵌著一個個圓型狀的黑色擴音器,流洩著一股虛幻的樂音。而在牆面上則掛著一張張如攝影般的寫實畫作,七張油畫基本上呈現出的都是同一個場景,只是隨著畫面上天花板日光燈的變化,每張畫之間的色調也有著微妙的變化。然這件作品令人震撼的部份並不在於這些畫作或是雕塑品本身,而是在觀者繼續往前走去一出展場轉角後,同等實體比例的空間、燈光與樂音剎那之間赤裸裸地呈現在你我眼前,一場就虛避實的策略就如時空倒轉,也像惡夢再現般地令人不安。

〈現實的替身 Substitution du réel〉展室一景
東京宮2008年《地窖之門》-羅瑞斯.葛雷歐個展
Courtesy Loris Gréaud et Yvon Lambert Paris, New York.
攝影:Olivier Pasqual


雲煙過眼之感
即便法國藝術史學家巴斯卡.盧騷(Pascal Rousseau)用了相當具科學與歷史眼光的論述,從心理學、腦波學、心電感應理論到電音波學(électro-acoustique)等多方論點來解讀《地窖之門》一展中隱誨的創作意念與企圖,試圖為本展引入一絲科學性的學術色彩。然我們卻還是難以無視本展中過於「感官」、「神秘」、甚或「情緒」主導的觀展印象。如果藝術家曾經研習過音樂的學術背景讓人可以體會音樂元素在其創作中重要的地位,而事實上音樂相對於現代主義中「抽象繪畫(abstraction)」的源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地窖之門》一展最終相當「曖昧弔詭」,過於重視「情境音樂」式氛圍,加上特意用「密語」訴說一連串隱誨的故事,讓人「聽等於沒聽」;而虛裊的「幻象」與意識流式的「殘象」也讓人「看等於沒看」,整體有如雲煙過眼,雖印象深刻卻不知所云。

紅宅基金會《甜蜜香氣(süBer duft)》 -Gregor Schneider 個展一景
攝影:Marc Domage


極端的幻象 Extreme illusion
而羅瑞斯.葛雷歐的《地窖之門》一展帶來的失望正好呼應著另一由紅宅基金會(Maison Rouge Fondation)所推出的,德國藝術家葛雷果.史耐德(Gregor Schneider)的個展:《甜蜜香氣(süBer duft)〉。如果這位曾代表德國參加2001年威尼斯雙年展,並於該年得到金獅獎的當紅藝術家近年來的作品所引發的爭議不少,如去年於漢堡美術館展出的〈Cube Hambourg 2007》一作。該藝術家這次所推出的單件作品卻沒有其知名的〈Haus u r〉來的感動。《甜蜜香氣》一展基本上由五個獨立空間共同組合而成,一如以往,史耐德喜歡限制入場觀展的人數,對藝術家來說,要欣賞他的作品最好不要相約結伴,這樣才可以感受到作品散發出的孤寂與隔離感。的確,在一步入管線外露的窄廊,其中粗糙的磚牆、微弱的黃色燈泡、令人感到窒息的空間在在喚起〈Haus u r〉一作中的部份細節,也令人聯想到御宅族(Otaku)那種神經質般的封閉世界。然當我們隨之穿越過一個個「令人感到滯息」、「亮到睜不開眼」、「室溫過高」、「室溫過低」、「雙手不見五指」的獨立空間後,我們很快意識到這次藝術家要我們經歷的是一連串挑戰「五感」的空間體驗,就如《地窖之門》一般,兩位藝術家均嘗試透過「環境(空間)的改造」來「刺激感官」,進而誘發「心理上微妙變化」。

紅宅基金會《甜蜜香氣(süBer duft)》 -Gregor Schneider 個展一景
攝影:Marc Domage


然即便這樣的體驗相當值得,可是羅瑞斯.葛雷歐過於強調視覺設計的表象與試圖玩弄觀念論述的嫌疑;葛雷果.史耐德整體上過於制式、且非創新的成果,兩展的問題似忽在我們走出展場之後乍然浮現:這些藝術家刻意創造出的人工情境最終無法穿越展場實體的挶限,令人有如經歷過「極端幻象」,幻影突然消失後空無一物,感觸上無以後繼,因此一種沉重的空虛感(empty)也猶然而生。

紅宅基金會《人性節奏(mortal cadencia)》 -Pilar Albarracin 個展一景
攝影:Marc Domage


《人性節奏(mortal cadencia)》
相對於此,紅宅基金會同時推出的西班牙女性主義表演藝術家琵拉.阿爾帕娜辛(Pilar Albarracin)的個展反而清新脫俗,如用西班牙女伶的多彩舞衣群擺覆蓋著整個天花板的裝置作品〈天花板獻禮(Techo de ofrendas)〉,有著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卻不俗套。又或者一系列以自己為主角所完成的表演錄像作品,如在名為〈點狀(lunares)〉的這件作品中,琵拉化身為卡門狀的熱情女伶,就在樂聲響起之際,上演的卻不是一段熱舞,而是藝術家用縫針在身上不同的地點撮刺,讓流出的血液染紅白色舞衣的過程。該作品名稱除了呼應舞衣上浮現的血紅點狀色塊之外,lunares一詞在西班牙文中也意指西班牙女性審美標準的美人痣,除諷刺陳腐的意象(cliché),並批判傳統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

紅宅基金會《人性節奏(mortal cadencia)》 -Pilar Albarracin 個展一景
攝影:Marc Domage


琵拉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作品還有深具政治意涵的〈演歌禁令(Prohibido el Cante)〉一作。該片以佛朗哥獨裁政權時代,政府禁止人民演唱佛拉明哥舞曲(flamenco)的歷史背景為出發點,藝術家在片中動容的表情、忘我的表現、高亢的歌聲毫無保留地表達出她身為女性、身為西班牙人、身為藝術家的自豪、自覺與自省,具令人動容的悸動。

Artbar:
《地窖之門(Cellar Door)》-羅瑞斯.葛雷歐(Loris Gréaud)個展
展場:法國東京宮當代藝術中心 Palais de Tokyo
展期:2月14日至4月27日
網站:www.palaisdetokyo.com
Celador糖果網站:www.a-taste-of-illusion.com


觀者在展場中還可以從展場中的自動販賣機買到由藝術家設計,一種色彩繽紛卻毫無味道的 Celador 糖果,售價二歐元。
東京宮2008年《地窖之門》-羅瑞斯.葛雷歐個展
Courtesy:Celador糖果網站



《甜蜜香氣(süBer duft)》-葛雷果.史耐德(Gregor Schneider)個展
《人性節奏(mortal cadencia)》-琵拉.阿爾帕娜辛(Pilar Albarracin)個展
展場:法國紅宅基金會 Maison Rouge Fondation
展期:2月22日至5月18日
網站:www.lamaisonrou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