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anche, janvier 04, 2009

生命所需要的是一種毫無轉圜餘地的「意願」、「信念」與「動力」

「『世界』這個字眼總是令我聯想起象與龜拚命支撐的巨型圓板。象不理解龜的角色,龜不理解象的職責,而雙方又都不理解『世界』為何物。」-《尋羊冒險記》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

《受困(Captivité)》
鳥籠,霓光燈,單版,2008
© Laurent Pernot


有如似曾相識(comme si déjà vu)
初次接觸法國藝術家羅宏.培諾(Laurent Pernot)的創作時,我們很難自眼前所見忽略心中湧現的過往印象,從私密的到共享的、從個人的到家族的、從現實的到想像的、從藝術的到非藝術的;彷彿一切曾經藉由身體五感這個媒介穿透過的影像、聲音、思維、觸感與味道剎那間越過時光隧道重現當下。他的部份作品不時會誘發你我想起某些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從維歐拉(Bill Viola)到于格(Pierre Huyghe)、從弗孔(Bernard Faucon)到迪科西亞(Philip Lorca DiCorcia);想起某些作家的文學世界-從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到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從皮藍德婁(Luigi Pirandello)到村上春樹(Haruki Murakami)...;在其中,似曾相識的背景情境與感性特質宣告著藝術家與這些前輩大師同樣關注的主題、人事與生命意義:個體成長過程中,其往返殘影與夢境、回憶與幻象、現實與非現實世界之間,得以、難以與永遠無法成就的自我追尋與自省...;但比較的面向就此停止。

《時不我予》
兩張攝影作品,60 x 90cm,diasec,五版,2007
© Laurent Pernot


殘影與夢境(ombre délaissée et rêve)
在步入藝廊之前,面向大街讓人得以一窺內部景象的玻璃窗下擺著一個慣常可見,漆成全黑的鳥籠,鳥籠中沒有任何生命存在過的跡象,只有一盞獨自發光的新月,看似遙望著遠在天際的替身或倒影《受困(Captivité)》(2008)。在步入藝廊之後,首當其衝的是兩張以闇藍色調為主,初看下似實為真的攝影作品《時不我予(Le temps égaré)》(2007):前者呈現出一群人立在不知名的岩峭上,背景中緬靦的煙火看似是他們立足在此的原因,看來一場歡樂慶典正在上演;而第二張照片則更深具超現實的特色,一個位於森林深處的石屋安詳地立在看似與世隔絕、充滿寧靜的夜晚之下,然而不知什麼原因,四周卻突兀地出現了著火的車子、愛斯基摩人、以及拉著雪橇的馴鹿與北極犬。

《時不我予》
兩張攝影作品,60 x 90cm,diasec,五版,2007
© Laurent Pernot


這三件作品無疑提供了我們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的第一個線索:透過一種「接近現實」的拼貼手法(collage),穿插著源自不同源起的故事元素來打破敘事脈絡的整體性-藝術家在此透過今日已漸普及的蒙太奇與剪貼手法,試圖在作品中造成一種文意(或解讀)難以延續的荒謬與斷層感,意圖揭露影像創作背後「無意識之神秘且令人不安的運作機制」(語出藝術家自序),正如這對《永遠無法滿足對方的情侶(Les amants impossibles)》(2008)。

《求救(Help)》
霓光燈,電線,水晶珠,兩版, 2007
© Laurent Pernot

回憶與幻象(souvenir et illusion)
因此,如果我們願意誠心相信藝術家的純真意圖(此外,我想身為觀者的你我並沒有其它的選擇):試圖揭露無意識流之難解難理的情感運作過程,羅宏.培諾隨之展出的一系列多媒體體藝術作品所誘發的或許也是一段自省與自我追尋的歷程。從陰暗一角,令人刻苦銘心的嘶喊出發《求救(Help)》(2007),藝術家在本展中展出的另一系列作品均朝向對「身份(identité)」的操作與質疑,正如於2004年所完成的《疑惑(Confusion)》(2004):一個全裸的男子失去重力般輕飄飄地浮現在深不見底的黑洞中,看似深患著多重身份、人格與意識等現象所困擾,指涉難以尋回自我的憂境。而以反向思維邏輯出發,另一錄像作品《尚且活著(Still Alives)》(2005)則透過對於記憶(舊照片)的處理,對於臉孔(身份)的形變(morphing)與數位化轉換技術(這一切伴隨著藝術家自譜之簡單但卻令人難以忘懷的音符),以一種探索生命之謎的語彙質疑(或者試圖瞭解)個體之於世界間的存在性?-「...我最終相信另一個我存在這個世界之中,這個我在同一時間並在我不知位於何處的那一個酒吧中舒舒服服地享受著威士忌。我越這樣想,我越覺得這個我比現在的我還要真;而這個有血有肉的我則反而以一種失焦的方式漸漸失去其真實的存在。」-《尋羊冒險記》村上春樹


Laurent Pernot, "STILL ALIVES", vidéo musicale, 2.34mn, 2005
Video and Music : Laurent PERNOT Supported by Fabrica, the Benetton research centre on communication, Treviso, Italy Special thanks to : Valeria GIULIANELLI ; Barbara KUNST ; Valeria PALERMO ; Joe TOGNERI
© Laurent Pernot, laurentpernot.net


現實與非現實世界(réel et irréel)
因此在佈滿一地的玻璃珠上,藝術家透過科學性的光影反射理論,用投影的方式,驚悚地要你我「毫不費力」地認清反光中搖擺不定的人影《粒子(Particles)》(2004);是幽魂還是實體,這樣的提問在非現實的世界中看來是多餘的。正如這個以彩色姿態緩慢地,忽隱忽現出現在深不見底的煙霧中,《追逐著煙消雲散的回憶與希望( Rattraper les souvenirs et les espoirs qui partent en fumée)》(2007)的人影...。
而上述的兩件作品看似完美地總結自這簡短的影片《生命之美(Life’s attraction)》(2004):人的一生不正如週而復始的喜悅與哀愁、掛念與釋懷、困頓與豁達...最終歌頌生老病死的宿命。正如愛因斯坦所言「人類所有的活動與想像均試圖滿足其需求以消除自此所誘發的傷痛」,節錄自藝術家於2005年所完成的錄像作品《我有個夢(I had a dream)》(2005)。

《粒子(Particles)》
錄像裝置,(10分鐘,循迴播放,玻璃珠,黑地毯),單版, 2004
© Laurent Pernot


光的寓意(Allégorie de la lumière)
光的元素在羅宏.培諾的作品中除了具有特殊的地位,指涉未知的世界之外,它也是一種希望。《Le Quid》(2008)一作是部片長約7分鐘的動畫影片-基於古希臘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e)與歐基里德(Euclide)所提出的「內火理論(feu visuel)」,指出光線是一種散發自雙眼,名為「光子(Quid)」的形體。雖然後來發展出的物理學完全推翻了此一學說,然這個理論卻成為《Le Quid》一作的故事基礎。片中的主人翁「光子」代表著是一個矛盾的形體,在「照亮」與「看見」世界萬物的過程之間、從「未知」到「理解」孤獨的認知之中、自「承受」到「接受」宿命的醒悟之間;這一切不正如同藝術家在社會中所代表的矛盾地位一般,「伴隨著文化的源起,極其所能試圖提出其獨特的視野與解讀。」(語出藝術家自序)

《光子(Le Quid)》
動畫,dvd,五版,2008
© Laurent Pernot


天際不復明亮(Le ciel est devenu noir)
羅宏.培諾長年來的創作主題均圍繞在其個人面對生命的觀察與感受、以及其中的不解與醒悟,他創作的起點、發展與成形緊扣著此一「成長歷程」;也就是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命的起伏與不確定相對地成為其最重要也最豐富的創作素材與重心,正如藝術家針對《Territoires de l'imaginaire(想像力的地盤)》(2002)一作所言-一本結集了攝影作品與詩篇的個人專輯:「...這本專輯中的影像拉近科幻與美好、詩意與無理、無機與有機、虛擬與幻想、俗性與神性、流變與恆常之間的距離,呈現出一個以現實為鏡,卻非是它的詩意世界...。」

《星燦(constellations)》
18 張攝影塗鴨照片,單版,2008
© Laurent Pernot


羅宏.培諾從不願(不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提供你我一種不可動搖、非此不可,一種霸權式與獨裁式的觀點與解讀,正如《星燦(constellations)》(2008)這批「塗鴉」系列作品:如果用油彩「抹煞」面孔(身份)的行為強調出藝術家對於「個體身份認同」此一議題長年以來的關注之外,我們卻也難以忽略其中另一悄悄湧現的想法或詮飾;作品本身在此純粹只具有一種「象徵性」的作用,被抹煞的臉孔到底是誰?對你我來說並不重要,對藝術家來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一做法所「象徵」的意義:生命無可避免地隱含著「暴力」、「顛狂(maniac)」、「必然」與「宿命」,但勇敢地「面對」過去,「正視」曾經存在的歷史、記憶與回憶,在此所需要的是一種毫無轉圜餘地的「意願」、「信念」與「動力」。

延伸閱讀: 《 天際不復明亮(The sky’s turned black)》-羅宏.培諾(Laurent Pernot)個展
展地:奧迪.維茲曼藝廊(Galerie Odile Ouizeman)
展期:12 december 2008 - 6 march 2009
網址:www.galerieouizeman.com/
藝術家網站:www.laurentperno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