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於1997年,2008年的《巴黎攝影藝博會(Paris Photo 2008)》結集了107家來自19個不同國家的攝影藝廊(86家攝影藝廊 + 21家專業出版社),展出近500位攝影師的作品,並繼去年義大利之後,首次將眼光望向亞洲地區,邀請日本(Japan)為今年博覽會特別招待國焦點,大量展出一系列日本藝術家的攝影作品。
Kawauchi Rinko, Untitled, from the series of UTATANE, 2001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FOIL GALLERY,Tokyo
亞洲攝影為焦點
受邀策劃《日本攝影特展》的竹內真理子(Mariko Takeuchi)在策展論述中清楚地解析了攝影此一媒材自1848年自法國進口到日本之後,從早期人文記錄發展到三十年代前衛風格,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報導風格的興起,直到在數位工業高度發展下,隨著自動對焦相機和數位相機的發明與興起,在日本社會中所引發的攝影熱潮,以及新一代的日本當代攝影風格。其中幾位耳熟能詳的日本攝影大師如荒木經惟(Nobuyoshi Araki)、東松照明(Shomei Tomatsu)、細江英公(Eikoh Hosoe)、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楢橋朝子(Asako Narahashi)...等人的作品簡單地勾勒出一段日本近代攝影史;而其它少見的日本女性攝影師的作品如石內都(Miyako Ishiuchi)、澤田知子(Tomoko Sawada)、米田知子(Yoneda Tomoko)、川內倫子(Rinko Kawauchi)和蜷川實花(Mika Ninagawa)...等人的作品則呈現出一種細膩,偏重主題細節或色彩變化的影像質感。
Ninagawa Mika, Liquid Dreams, 2003
C-print mounted on plexiglas, 103.0 X 145.6 CM
© Courtesy of Tomio Koyama gallery
平行於日本焦點之外,幾個中國攝影師的作品在本屆博覽會中也相當引人注意,如中國唯一參展單位,來自北京的百年印象攝影藝廊(798 Photo Gallery)展出楊延康(Yang Yankang)、 姚璐(Yao Lu)、盧小川(Lu Xiaochuan)的作品,韓國Keumsan Gallery展出翁奮(Weng Fen)的作品,而馬德里的Galeria La Fabrica則展出陳界仁的作品。此外, 姚璐的〈新山水(Yaolu’s new landscape part I – YL01 Ancient Spring-Time Fey)〉一作並自二十位提名名單中脫穎而出,於13日榮獲本藝博會BMW攝影獎(Prix BMW)。這項消息相對為姚璐帶來高度人氣,他在現場展出的數件作品均找到買主。
Lu Yao, Yaolu’s new landscape part I – YL01 Ancient Spring-Time Fey, 2006
© Courtesy 798 Photo Gallery, Beijing
裸體攝影禁忌?
在每個博覽會中均會發生幾件令人注目的作品或事件,本屆的巴黎攝影藝博會也不例外, 本次引人注意的焦點是來自Le Réverbère藝廊旗下的英國攝影師Rip Hopkins所推出的〈奧賽美術館系列照〉,因而引發奧賽美術館前館長Serge Lemoine的不滿。奧賽美術館原本於2006年假成立20週年慶,邀請Rip Hopkins與其它四位攝影師,自該館典藏作品發想,完成一系列攝影作品。Rip Hopkins因此以馬內的《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一作為靈感,攝下一名美術館保全人員全裸坐在該畫前,模仿畫中裸女姿態的照片。然而,當時的奧賽美術館館長Serge Lemoine卻完全無法接受藝術家的幽默,並禁止此一攝影作品的展出與刊登。這次Le Réverbère藝廊透過博覽會的機會除了展出這件作品之外,該作四版作品並全數售出。
Sugimoto Hiroshi, Café de Unie, From Architectural Series, 1998,
Silver-Gelatine-Print, 64 x 50,7 cm
© Courtesy Galerie Claud Delank, Cologne
交易減緩但傳統攝影市場仍相當穩定
美國Hans P. Kraus藝廊則出售一本由畫家David Octavius Hill與工程師Robert Adamson於1843-1847年所完成的一百張攝影畫冊,品質精美並價值高達三百五十萬美金,該藝廊主持人並宣稱「這裡的市場比紐約好很多,甚至還有新的客戶,或許具美術館典藏性的傳統攝影作品在今天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在收藏家眼中具有更穩定的價值保證。」
此一結論從蘇富比於15日所推出,世界上最重要的傳統攝影作品法國典藏教父André Jammes的拍賣會結果即可一端。該拍賣會共推出192件作品,共有138件作品找到新主人,整場拍賣會總共為典藏家帶來約兩百萬歐元的進帳。
Hosoe Eikoh, Ordeal By Roses #5, 1961-70
Vintage gelatin silver print, 22 x 15 inches
© Courtesy Howard Greenberg, New York
Artbar:
《巴黎攝影藝博會(Paris Photo 2008)》
日期:13 - 16 November 2008
場地:羅浮宮中庭商場(Carrousel du Louvre, 99 rue de Rivoli, 75001 Paris, France)
網址:www.parisphoto.fr
lundi, novembre 17, 2008
samedi, novembre 15, 2008
回歸合理的選擇,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具永續經營的條件
景氣不佳、回歸合理的選擇
Jeff Koons,《Mermaid Troll》,1986
不鏽鋼雕塑,三版
52,1 x 24,1 x 24,1 cm
© Jeff Koons. Courtesy Galerie Jérôme de Noirmont, Paris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低潮,尤其是就在開幕前一天,法國拍賣公司Artcurial所推出的現代藝術拍賣會有半數以上(52%)均未賣出,今年邁入第35屆的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整體看來具保守的風氣與走向。此外,多數專業人士如藝術顧問Thierry Salvador並宣稱「超過十萬歐元以上的作品相當難賣」;又如國際知名法國藝廊Yvon Lambert發現「在過去,買賣交易的過程比較快且具直覺性的傾向;而今天,買家會花比較多的時間考慮...,但在同一時間,我們討論的話題卻也與藝術美學的內容比較有關。」就此看來,或許不景氣的經濟現狀引發的也是典藏家對藝術美學更進一步了解與合理的選擇,因此在本屆的藝博會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多數藝廊均避開潮流式的市場炒作模式,以回歸正規美學為訴求,推出具品質保證的大師級藝術家:如奧古斯丁藝廊(Luhring Augustine Gallery)推出極簡與觀念主義大師吾爾(Christopher Wool)個展,塞魯西藝廊(Galerie Seroussi)推出法國知名藝術家萊斯(Martial Raysse);而1900-2000藝廊(galerie 1900-2000)甚至推出超現實藝術家Hans Bellmer的攝影作品...等。
Martial Raysse
《Ulysse why do you came so late poor fool / Tableau à géometrie variable》,1966
壓克力畫,150 x 390 cm
© Courtesy Galerie Seroussi
熱門話題搶人氣
在面對景氣低糜,另一些藝廊則決定以聳動的話題來吸引更強的人氣,因此來自倫敦的白色方盒藝廊(White Cube)推出查浦曼兄弟(The Chapman Brothers)令人爭議的希特勒(Adolf Hitler)水彩畫改編系列。查浦曼兄弟去年以155000英磅(190000歐元)的價格買進了11張希特勒的水彩作品,在進行一番加工之後,他們以戲謔的手法「破壞歷史文件」,此一聳動的話題除了吸引高度人氣,並讓該系列作品以高價轉賣出,白色方盒藝廊在本屆FIAC的開幕當天就以815000歐元賣出該作品,其中的獲利報酬率令人驚嘆。而本屆巴黎藝博會的另一熱門新聞則來自列寧的故鄉;蘇聯XL藝廊因為在會中展出烏克蘭知名藝術家奧雷格.庫里克(Oleg Kulik)的人獸影像系列,讓該藝廊的主持人因此走了一趟巴黎市警局做筆錄;看來,在景氣不佳的經濟市場中,推出熱門話題搶人氣,走在法律邊緣的招數也是某些藝廊的不二法門。
而已成藝術博覽會的焦點之一,專業人士在觀展之餘口中的另一熱門話題則是隨展頒發的不同獎項。因此,可比擬倫敦泰納獎的法國杜象獎(Prix Marcel Duchamp)今年則頒發給擅於錄像裝置的法國藝術家羅倫.葛拉索(Laurent Grasso);而由知名酒業集團Pernod Ricard的藝術基金會所推出的力加藝術獎(Prix Ricard)則由年僅36歲,受觀念與極簡藝術影響的藝術家拉菲爾.札卡(Raphaël Zarka)所奪標。
Raphaël Zarka
《Padova (複製品 n°4)》,2008
550 x 36 x 130 cm
© Courtesy galerie Michel Rein, Paris
中國對當代藝術市場具有持續的影響力
依據Artprice年度聖經的分析,中國市場持續是2008年的藝術交易主力之一,其中幾點特徵值得近一步觀察。首先是數據,中國今天已是全球藝術市場總成交量的「第三名」,以2億5千9百萬歐元緊追在位於第二順位的英國2億6千2百萬歐元,而美國則仍安穩地以3億4千8百萬歐元位於第一順位。而法國雖然目前以一千萬歐元左右的位居第四,然台灣與新加坡市場則分別以第五與第六順位緊接在後。接下來以拍賣公司的成交量來看,去年前十名中其中就有七家是亞洲公司,其中北京保利位居第四位,位居蘇世比、佳士得與菲利普斯(Phillips de Pury & Company)之後。
接下來,該市調中心再透過與其它歐美重要藝術家的創作模式做比較,清楚地分析出因為中國藝術家作品的水漲船高,有別於歐洲藝術家大多數以裝置或大型雕塑作品為主的趨勢,相對也引領出「繪畫」的重要性;在今天,市場上最重要的十大當代畫家之中,其中有七位正是中國藝術家,其中不可諱言,張曉剛、岳敏君與曾梵志等人均名列其中。
Marc Desgrandchamps
《Sans titre》,2008
油畫,200 x 150 cm
© Galerie Zürcher, Paris
印度藝術與中東財富仍是未來焦點
繼中國藝術家之後,印度藝術家的市場價格也不容忽視,如已是市場保證的Anish Kapoor與Sudodh Gupta,以及一些新生代藝術家如去年在蘇世比十月拍賣會場以高價三百四十五萬歐元賣出的Raqib Shaw,或如Atul Dodiya、Bharti Kher與T.V. Santosh, 等。
而新興的中東現代化藝術園區除了炒熱了該區域的藝術熱潮之外,更捧出了多位中東的當代藝術家;如旅居紐約的知名伊朗女性藝術家Shirin Neshat,該系列作品〈Wispers〉(1997)在2003年蘇世比紐約拍賣會只值兩萬五千美金,然在今年四月的佳士得杜拜拍賣會場則以近二十二萬美金賣出,五年中漲了十倍。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伊朗藝術家Farhad Moshiri,其拍賣會歷史只有兩年,但新作〈Eshgh (Love)〉(2007)在三月於杜拜驚人地以九十萬美金高價由邦瀚斯拍賣公司(Bonhams)賣出。
Mouraud Tania
《La Fabrique》,2006
© Galerie Dominique Fiat
© Photo: Jérôme Bohée
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具永續經營條件
英國《藝術新聞報(The Art Newspaper)》的記者Georgina Adam以聳動的標題〈FIAC對Frieze造成威脅(Fiac puts the squeeze on Frieze)〉一文指出了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今日在國際藝術博覽會上的重要性之外,文筆之間同時也點出了今天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衝擊下,未來一兩年藝術市場品質重於營利走向的趨勢。首先,今年要同時參加倫敦舉辦的Frieze藝博會(15 - 19 oct.)與巴黎舉辦的FIAC藝博會(23 - 26 oct.)的藝廊,它們基本上只有三天的緩衝時間,而在這樣緊湊的準備時間下,多多少少就讓一些藝廊因此決定放棄其中一站而選擇只來巴黎展出,這正驗證了藝術顧問陶德.勒文(Todd Levin)所言:「Frieze藝博會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令人注目...,而FIAC過去兩年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我想我明年或許會跳過倫敦,但卻一定會再來巴黎。」而來自紐約的史波朗- 威斯特瓦特藝廊的安吉拉.威斯特瓦特(Angela Westwater)也說道:「去年,我們聽說FIAC的品質真的很好,因此我們今年決定參加。果然,這裡的整體規劃不但完美、有序且高雅;而比起單以熱門市場導向為主的Frieze,這裡的作品選擇性事實上更多也更廣。」
Valérie Belin
《Sans titre》,2006
彩色攝影,六版,125 x 100 cm
© Valérie Belin. Courtesy Galerie Jérôme de Noirmont, Paris
這一連番的發言除了確立了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具永續經營的條件之外,同時也間接點出了在全球經濟邁入低潮的現狀,誇張且短線操作式的藝博會模式正面臨著嚴酷的考驗,而一向採取較為緩和、廣融、且通常帶有一絲絲法國式哲學嚴肅美學態度的FIAC在這樣的環境下更顯出具有品質保證的優勢與定位,在海峽兩岸競爭下脫穎而出。
Artbar:
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
日期:23 - 26 October 2008
地點:大皇宮(Grand Palais)、羅浮宮方形中庭(la Cour Carrée du Louvre)
網址:www.fiac.com/
Pernod Ricard藝術基金會:www.fondation-entreprise-ricard.com/
Jeff Koons,《Mermaid Troll》,1986
不鏽鋼雕塑,三版
52,1 x 24,1 x 24,1 cm
© Jeff Koons. Courtesy Galerie Jérôme de Noirmont, Paris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低潮,尤其是就在開幕前一天,法國拍賣公司Artcurial所推出的現代藝術拍賣會有半數以上(52%)均未賣出,今年邁入第35屆的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整體看來具保守的風氣與走向。此外,多數專業人士如藝術顧問Thierry Salvador並宣稱「超過十萬歐元以上的作品相當難賣」;又如國際知名法國藝廊Yvon Lambert發現「在過去,買賣交易的過程比較快且具直覺性的傾向;而今天,買家會花比較多的時間考慮...,但在同一時間,我們討論的話題卻也與藝術美學的內容比較有關。」就此看來,或許不景氣的經濟現狀引發的也是典藏家對藝術美學更進一步了解與合理的選擇,因此在本屆的藝博會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多數藝廊均避開潮流式的市場炒作模式,以回歸正規美學為訴求,推出具品質保證的大師級藝術家:如奧古斯丁藝廊(Luhring Augustine Gallery)推出極簡與觀念主義大師吾爾(Christopher Wool)個展,塞魯西藝廊(Galerie Seroussi)推出法國知名藝術家萊斯(Martial Raysse);而1900-2000藝廊(galerie 1900-2000)甚至推出超現實藝術家Hans Bellmer的攝影作品...等。
Martial Raysse
《Ulysse why do you came so late poor fool / Tableau à géometrie variable》,1966
壓克力畫,150 x 390 cm
© Courtesy Galerie Seroussi
熱門話題搶人氣
在面對景氣低糜,另一些藝廊則決定以聳動的話題來吸引更強的人氣,因此來自倫敦的白色方盒藝廊(White Cube)推出查浦曼兄弟(The Chapman Brothers)令人爭議的希特勒(Adolf Hitler)水彩畫改編系列。查浦曼兄弟去年以155000英磅(190000歐元)的價格買進了11張希特勒的水彩作品,在進行一番加工之後,他們以戲謔的手法「破壞歷史文件」,此一聳動的話題除了吸引高度人氣,並讓該系列作品以高價轉賣出,白色方盒藝廊在本屆FIAC的開幕當天就以815000歐元賣出該作品,其中的獲利報酬率令人驚嘆。而本屆巴黎藝博會的另一熱門新聞則來自列寧的故鄉;蘇聯XL藝廊因為在會中展出烏克蘭知名藝術家奧雷格.庫里克(Oleg Kulik)的人獸影像系列,讓該藝廊的主持人因此走了一趟巴黎市警局做筆錄;看來,在景氣不佳的經濟市場中,推出熱門話題搶人氣,走在法律邊緣的招數也是某些藝廊的不二法門。
而已成藝術博覽會的焦點之一,專業人士在觀展之餘口中的另一熱門話題則是隨展頒發的不同獎項。因此,可比擬倫敦泰納獎的法國杜象獎(Prix Marcel Duchamp)今年則頒發給擅於錄像裝置的法國藝術家羅倫.葛拉索(Laurent Grasso);而由知名酒業集團Pernod Ricard的藝術基金會所推出的力加藝術獎(Prix Ricard)則由年僅36歲,受觀念與極簡藝術影響的藝術家拉菲爾.札卡(Raphaël Zarka)所奪標。
Raphaël Zarka
《Padova (複製品 n°4)》,2008
550 x 36 x 130 cm
© Courtesy galerie Michel Rein, Paris
中國對當代藝術市場具有持續的影響力
依據Artprice年度聖經的分析,中國市場持續是2008年的藝術交易主力之一,其中幾點特徵值得近一步觀察。首先是數據,中國今天已是全球藝術市場總成交量的「第三名」,以2億5千9百萬歐元緊追在位於第二順位的英國2億6千2百萬歐元,而美國則仍安穩地以3億4千8百萬歐元位於第一順位。而法國雖然目前以一千萬歐元左右的位居第四,然台灣與新加坡市場則分別以第五與第六順位緊接在後。接下來以拍賣公司的成交量來看,去年前十名中其中就有七家是亞洲公司,其中北京保利位居第四位,位居蘇世比、佳士得與菲利普斯(Phillips de Pury & Company)之後。
接下來,該市調中心再透過與其它歐美重要藝術家的創作模式做比較,清楚地分析出因為中國藝術家作品的水漲船高,有別於歐洲藝術家大多數以裝置或大型雕塑作品為主的趨勢,相對也引領出「繪畫」的重要性;在今天,市場上最重要的十大當代畫家之中,其中有七位正是中國藝術家,其中不可諱言,張曉剛、岳敏君與曾梵志等人均名列其中。
Marc Desgrandchamps
《Sans titre》,2008
油畫,200 x 150 cm
© Galerie Zürcher, Paris
印度藝術與中東財富仍是未來焦點
繼中國藝術家之後,印度藝術家的市場價格也不容忽視,如已是市場保證的Anish Kapoor與Sudodh Gupta,以及一些新生代藝術家如去年在蘇世比十月拍賣會場以高價三百四十五萬歐元賣出的Raqib Shaw,或如Atul Dodiya、Bharti Kher與T.V. Santosh, 等。
而新興的中東現代化藝術園區除了炒熱了該區域的藝術熱潮之外,更捧出了多位中東的當代藝術家;如旅居紐約的知名伊朗女性藝術家Shirin Neshat,該系列作品〈Wispers〉(1997)在2003年蘇世比紐約拍賣會只值兩萬五千美金,然在今年四月的佳士得杜拜拍賣會場則以近二十二萬美金賣出,五年中漲了十倍。而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伊朗藝術家Farhad Moshiri,其拍賣會歷史只有兩年,但新作〈Eshgh (Love)〉(2007)在三月於杜拜驚人地以九十萬美金高價由邦瀚斯拍賣公司(Bonhams)賣出。
Mouraud Tania
《La Fabrique》,2006
© Galerie Dominique Fiat
© Photo: Jérôme Bohée
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具永續經營條件
英國《藝術新聞報(The Art Newspaper)》的記者Georgina Adam以聳動的標題〈FIAC對Frieze造成威脅(Fiac puts the squeeze on Frieze)〉一文指出了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今日在國際藝術博覽會上的重要性之外,文筆之間同時也點出了今天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衝擊下,未來一兩年藝術市場品質重於營利走向的趨勢。首先,今年要同時參加倫敦舉辦的Frieze藝博會(15 - 19 oct.)與巴黎舉辦的FIAC藝博會(23 - 26 oct.)的藝廊,它們基本上只有三天的緩衝時間,而在這樣緊湊的準備時間下,多多少少就讓一些藝廊因此決定放棄其中一站而選擇只來巴黎展出,這正驗證了藝術顧問陶德.勒文(Todd Levin)所言:「Frieze藝博會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令人注目...,而FIAC過去兩年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我想我明年或許會跳過倫敦,但卻一定會再來巴黎。」而來自紐約的史波朗- 威斯特瓦特藝廊的安吉拉.威斯特瓦特(Angela Westwater)也說道:「去年,我們聽說FIAC的品質真的很好,因此我們今年決定參加。果然,這裡的整體規劃不但完美、有序且高雅;而比起單以熱門市場導向為主的Frieze,這裡的作品選擇性事實上更多也更廣。」
Valérie Belin
《Sans titre》,2006
彩色攝影,六版,125 x 100 cm
© Valérie Belin. Courtesy Galerie Jérôme de Noirmont, Paris
這一連番的發言除了確立了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具永續經營的條件之外,同時也間接點出了在全球經濟邁入低潮的現狀,誇張且短線操作式的藝博會模式正面臨著嚴酷的考驗,而一向採取較為緩和、廣融、且通常帶有一絲絲法國式哲學嚴肅美學態度的FIAC在這樣的環境下更顯出具有品質保證的優勢與定位,在海峽兩岸競爭下脫穎而出。
Artbar:
巴黎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FIAC)
日期:23 - 26 October 2008
地點:大皇宮(Grand Palais)、羅浮宮方形中庭(la Cour Carrée du Louvre)
網址:www.fiac.com/
Pernod Ricard藝術基金會:www.fondation-entreprise-ricard.com/
Inscription à :
Article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