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anche, mai 04, 2008

...讓人生比藝術更有趣(... ce qui rend la vie plus intéressante que l’art)

藝術家透過創作來取悅大眾
法國知名藝術家皮耶里克.索朗(Pierrick Sorin)在許多人眼中常被視為是個喜劇型的藝術家。至今長達二十年以上的創作生涯,皮耶里克.索朗曾在1995年設計了一組用鏡面反射投影畫面可以3D立體效果呈現出影像片段,並結合真實物件以產生幻覺的「光學劇場(théâtre optique)」式裝置作品,靈感來自電影發展史中所謂的〈真像機(Praxinoscope)〉。此一名為《多重標題(Titre variable)》的系列作品主要呈現出一個投影在鏡面上的人,精密地與鏡面前不停轉動的黑膠唱片結合起來,創造出主角奔跑其上的虛幻效果。透過一個個主角看似永無止盡的奔跑宿命與荒繆情境,在本系列作品中,藝術家除了企圖透過複雜的技術引導我們思考影像的本質之外,但也影射「藝術家透過創作來取悅大眾(amuseur publique)」的角色,藝術家如是說。


Pierrick Sorin,《多重標題(Titre variable)》, 1999
光學劇場裝置
Copyrights: Pierrick Sorin
圖片提供:安亙湖市市立藝術中 心(Centre des arts d’Enghien-les-Bains)


雖然皮耶里克.索朗創作中的科技色彩相當濃厚,但均屬於一種低科技的運用手法,正如藝術家自己所言:「我對數位互動裝置沒有太大興趣,至今我在許多展覽中曾看過的數位互動裝置作品都很快令我感到無趣...。」的確,對皮耶里克.索朗來說,雖然創作的形式(如自拍的手法或光學劇場的應用)有其重要性,然深受電影的影響,其作品中的文本脈絡常常才是其中的靈魂,並也是其笑感的來源,如藝術家於2000年完成的一部「假」藝術活動報導節目。《南特市的藝術計畫(Nantes, projets d’artistes)》是皮耶里克.索朗應南特市政府所邀,一部長達26分鐘的短片。本片挪用一般電視台的藝術節目報導風格,以一種記者式的口吻相繼報導七個歐洲藝術家的公共藝術計畫,並交錯著藝術家的訪談(每位藝術家均是皮耶里克.索朗自扮自演)與用特效製成的「假」作品畫面。這部乍看下似真的假報導除了同時質疑電視做為資訊傳播載體所象徵的「真象」之外,而其文本的內容與框架-公家機關推動文化政策-也巧妙地批判現實社會中政治界、藝術界與傳播界之間曖昧的互動關係。


Pierrick Sorin,《南特市的藝術計畫(Nantes, projets d’artistes)》, 2000
影片片段
Copyrights: Pierrick Sorin
圖片提供:安亙湖市市立藝術中 心(Centre des arts d’Enghien-les-Bains)


而於2001年完成的《在去夏隆的路上(En route vers Châlon)》則是一部長六分鐘的短片,畫面從頭到尾講的是兩個看似不太熟的朋友坐在一台轎車後座上,後窗外飄逝的風景創造出早期電影的剪接效果,而兩位主角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模式與內容則瀰漫著一股「新浪潮(Nouvelle vague)」式的劇情風格。如果片中兩位主角均由皮耶里克.索朗自扮自演的細節呼應著其一貫以來的「自拍」手法,然本片不同於其早期粗糙的錄像作品則多了更專業化的技術運用(打光與剪接)與更精練的敘事內容,正如藝術家所言:「我透過這件作品企圖質疑電影文本的本質。」


Pierrick Sorin,《美麗的畫作在我們身後(La belle peinture est derrière nous)》, 2008
裝置,本件作品首次完成於1989年
Copyrights: Pierrick Sorin
圖片提供:安亙湖市市立藝術中心(Centre des arts d’Enghien-les-Bains)


自嘲的舞台
不論是影像作品或光學劇場,我們自中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戲劇對皮耶里克.索朗的創作來說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這點從藝術家於2004年所完成的《幾件傲人的發明(quelques inventions remarquables)》系列作品,或於2006年為夏特雷劇場的《試金石(La pietra del paragone)》歌劇的舞台設計作品中均可得以見證。《幾件傲人的發明》是一系列同樣運用「光學劇場」原理所完成的作品,然不同以往的是,藝術家在其中融入了簡短的劇情脈絡,因此,一個個光學劇場裝置看來就像是一齣齣以科幻小說為背景,上演著科學怪人、怪醫博士故事的小型舞台劇。而為意大利喜劇大師羅西尼(Rossini)的《試金石》所設計的舞台則是「光學劇場」原理的延伸,直接在真實舞台上用了三台攝錄影機與大型銀幕,畫面上同時交錯著現場直接轉播的演出特寫與預製好的畫面,用專業術語來說即是借用多媒體技術來重新詮釋歌劇史上的經典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Pierrick Sorin,《試金石(La pietra del paragone)》, 2006
歌劇演出片段,上演地點:Théâtre du Châtelet
劇作家: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Copyrights: Pierrick Sorin
圖片提供:安亙湖市市立藝術中 心(Centre des arts d’Enghien-les-Bains)


而如果我們回顧其早期的超8(super 8)錄像作品如《鬧鐘(Réveils)》一作,簡短的影片呈現出的是一連串長不超過幾秒鐘,主角在清晨被鬧鐘叫醒,睡眼惺忪向前一晚就定時好的攝影機喃喃自語:「我『今晚』會早點睡,因為我實在很疲倦... 我『今晚』一定要早點睡,這樣的情況不能持續下去...;我昨晚因為...但我發誓『今晚』要早點睡...;我這樣不行...我一定要早點睡..」等之類的宣言。這段自責自省的片段因為日日反覆上演的過程與粗糙的「自拍(autofilmage)」手法誘發出你我心中一股荒謬但也令人同情的「笑感」,就像在路上看到某人因為踩到香蕉皮而滑了一跤,心中明知過於殘忍卻又難以抑制想笑的反應。


Pierrick Sorin, 《鬧鐘(Réveils)》, 1988
超8影片(Film Super 8),片段畫面
Copyrights: Pierrick Sorin
圖片提供:安亙湖市市立藝術中 心(Centre des arts d’Enghien-les-Bains)


浮世繪
這部簡短的片子不經令人想到另一位目前正在國立網球場藝廊舉辦個展的法國女性藝術家法拉麗.梅姜(Valérie Mréjen)一部長一分十秒的短片,名為《很棒(Sympa)》。影片以單鏡取景的拍攝手法,播放著一個女子敘述著前晚與好友見面的過程。乍看之下本片不論從拍攝角度(正面直拍)或劇情內容均無高潮起伏的過程,然而隨著女子的自述不斷展開,一股令人噗嗤想笑的感覺油然而生:「我昨晚去一對『很棒』的朋友家,他們的家『很棒』,裝璜『很棒』,他們還邀了其它一些也『很棒』的朋友,我們開了一瓶『很棒』的酒...昨晚我真是渡過了一個『很棒』的夜晚。」沒錯,原本一個單純的日常對話內容,在此因為反覆出現的元素:「很棒」一詞,反而讓整部片透露出一股荒謬的笑感,而這正是法拉麗.梅姜一貫的影片風格。雖然《鬧鐘》與《很棒》兩部錄像作品具有同質性的創作模式,然法拉麗.梅姜卻從不自己現身上場;而雖然我們有時自她眾多的作品中看的出具有濃厚的自傳成份,如她曾出版過的小說《我的祖父(Mon grand père)》與《野水(Eau sauvage)》的內容均與她自己的祖父和父親有著緊密的關係,然藝術家則選擇透過「它人」來詮釋。


Valérie Mréjen,《很棒(Sympa)》
1998 / 1分10秒 / 錄像作品 / 彩色 / 有聲
Courtesy galerie serge le borgne, Paris
© ADAGP, Paris, 2008


不同於皮耶里克.索朗誇張的視覺影像與自拍笑果,法拉麗.梅姜所應用的手法則是相當極簡的構圖與拍攝角度,而處理的題材則常是現實生活中的日常記錄,這也讓她的作品具有相當強烈的記錄片特質。如今年完成的《人生(Voilà, c’est tout)》一片,藝術家採訪了兩間中學的學生,以特寫鏡頭的手法拍攝了他們回答一系列問題的過程:「你的偶像是誰?」、「你最怕的是什麼?」、「你期望什麼?」、「你最好的回憶是什麼?」;又如《所不能忍受的(Je ne supporte pas)》一片,藝術家邀請親朋好有面對鏡頭舉列出他們所不能忍受的事物。


Valérie Mréjen,《霞慕尼(Chamonix)》
2002 / 13分鐘 / 35 mm 影片 / 彩色 / 有聲
Photos Laura Henno
© ADAGP, Paris, 2008


如果說法拉麗.梅姜大部份的錄像作品均以一種浮世繪般的風格巧妙地交織出你我生活周遭的人生百態,然其中的影像卻並非是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是其文本與敘事內容。如於今年完成的《淡季(Hors saison)》一片中呈現出的是一連串看似是屬於六七十年代的旅館明信片,而伴隨著這一張張俗豔的影像則是一個男子的旁白,他敘述著與妻子出遊,妻子最初鬱鬱寡歡,然後因為在旅途中結識了另一對夫妻,對方優沃的經濟能力與慷慨的出遊邀請,主角發現妻子的態度開始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並逐漸開朗,他最終感到欣慰,並認為這趟假期是值得的。片中主角以單調平凡的口吻娓娓道出這段故事,然我們卻很難忽略字句中似忽隱約埋藏著某個不對勁的環節,並懷疑主角的妻子的態度轉變與他們相識的人有著片中沒說出的關係...自己幻想出一種小說式的故事發展,而這正是法拉麗.梅姜的作品魅力所在。同時身為作家、電影導演與藝術家,法拉麗.梅姜善常用簡約的文字、對話與敘事元素來誘發你我多樣的感情,時而是荒謬的,如《很棒(Sympa)》一片;時而令人會心一笑,如中學生的回答;時而是不安的,如《淡季(Hors saison)》一片;時而是令人感到五味雜陳的感覺,如她於2004年所導的長片《豬肉與牛奶(Pork and Milk)》。


Valérie Mréjen,《豬肉與牛奶(Pork and Milk)》
Israël / 2004 / 52分鐘 / 35 mm 影片 / 彩色 / 有聲
Photo Anat Safran
© ADAGP, Paris, 2008


《豬肉與牛奶(Pork and Milk)》是一部完全以記錄片式採訪過程所拍攝完成的電影。法拉麗.梅姜遠赴以色列錄下了一個個決定放棄塔爾穆德(Talmud)猶太法典之宗教信仰的叛教者的見證。因此,胥羅米(Shlomi)剪掉了他耳旁的小辮子、秘夏(Michal)脫下繁複的教服而開始玩足球、而廚師曼納漢(Menahem)則發現到其它料理的美味(塔爾穆德法典禁止信徒進食某些食物)...等,十個主角訴說著他們離開宗教,拋開信仰的心歷過程,以及這樣的決定對他們人生所帶來的後果。沒錯,在每個決定的背後,尤其是在一個以宗教為主的社會中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誓必也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因此因為家人的不諒解所帶來的自責、因為社會的眼光而感到孤立與排斥也就成為片中人最深的懊悔、最重的包袱,整片瀰漫著一股哀愁的情緒,質疑跳脫既成的法則與框架最終到底象徵的是一種自我解放,還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Valérie Mréjen,《上帝(Dieu)》
France / 2004 / 11分30秒 / 錄像作品 / 彩色 / 有聲
Courtesy galerie serge le borgne, Paris
© ADAGP, Paris, 2008


微觀人生
總觀而言,皮耶里克.索朗與法拉麗.梅姜的影像創作均與「人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如果前者透過一種自導自演式的詼諧來包裝其創作作品以激發出你我立即性的視覺印象,然而在那一連串可笑的舉動背後,以自己為主角的做法事實上正是把他身為藝術家的生活赤裸裸地放在你我眼前,在其中酸甜苦辣五味雜陳。而後者則將所有不必要的元素減到最低,幾近極簡主義的取景風格要我們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片中的敘事與對話內容,浮世人生的故事才是作品的靈魂。從某個角度來看,對他們來說畫面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其中所傳達的訊息。我們耳邊似忽迴盪著勞伯.費列歐(Robert Filliou)看似戲謔、弔詭卻具說服力的名言:「藝術讓人生(看起來)比藝術更有趣!」

Artbar:
皮耶里克.索朗(Pierrick Sorin)個展
〈一部完美虛幻電影的實驗工作室(Le laboratoire d’un film idéal illusoire)〉

展場:安亙湖市市立藝術中 心(Centre des arts d’Enghien-les-Bains)
展期:18 April - 30 June 2008
網址:www.cda95.fr
藝術家網站:www.pierricksorin.com

法拉麗.梅姜(Valérie Mréjen)個展
〈協合廣場(La place de la concorde)〉

展場:國立網球場藝廊(Jeu de Paume - Concorde)
展期:15 April - 15 June 2008
網址:www.jeudepaum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