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di, juillet 03, 2006

遇見藝術界的煉丹師 – 黃永砯(Huang Yong Ping)


Huang Yong Ping, Walking up language, 2006
Ceramique
Credits : Centre international d'art et du paysage de l'ile de Vassiviere, Photo: Andre Morin

行萬里路見萬神殿
名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對於喜愛當代藝術的我們,要看黃永砯於瓦西維埃島當代藝術與景觀中心所推出的《萬神殿》個展,這句話可真是在貼切也不過了。瓦西維埃島Vassiviere Island是位於法國中部利穆桑Limousin省中一個不容易接近,從巴黎出發需要六個小時的時間才可到達的優美湖畔邊。然而其地理位置的偏遠,其實與中國深山廟宇般的祥和寧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有趣的是,在這容易令人忽略的山林中存在著一個由建築師Aldo Rossi與Xavier Fabre共同設計,由一個圓錐塔與長條形建築所構成的當代藝術中心,外圍並環繞著一個饒富趣味的戶外雕塑公園,整體散發著與世隔絕般的神聖與飄渺感。

旅法華裔藝術家黃永砯今日在法國藝壇上的地位其實已無可爭議,他於1989年受《Magiciens de la Terre》一展之邀來到巴黎展出,並自那時起選擇旅居法國至今長達15年以上,今日享譽國際的他不僅名列當代藝術史上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其華人的背景更使他成為是研究亞洲當代藝術發展的學者絕對不可忽略的重要參考資料。而這樣的成就從本刊至今報導過的「羅浮宮傳藝新象展」、「法國當代藝術三年展」與「萬神殿個展」…等一系列馬不停蹄的展出活動就可確立,更印證了該藝術家今日舉足輕重的地位。

黃永砯擅長應用異國(中國)意象來創作,並進而引發與西方觀念上的衝突,他於瓦西維埃島當代藝術與景觀中心推出一系列擷取自中國宗教元素所創作出的作品,除了完美地融合了該地特殊的建築特色之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也精妙地呼應著地理上這遠林中有如西方群神聚集的所在:奧林匹斯山上的《萬神殿》。首先針對該中心的圓塔,藝術家加倍放大西藏密僧的銅杖,設計了一個重達600公斤,豎立圓塔中心的巨大轉輪神器《Ehi ehi sina sina》,當銅製神器轉動時則發出頌經般的低沉樂聲,立刻令人感受到靜修的氛圍。在進入中心穿越廊廳之後,首當其衝的則是兩隻單腳獨立的「牛頭龍首」守護神獸《Walking up language》,嘴含神卷般地觀視著位於另一端的齋院。受著靈獸的保護,這間齋院看似就有如名符其實的佛教殿堂《Chuan Luntsang》。如果佛說「養身之道在於動,養心之道在於靜」,瓦西維埃島上明亮的光線穿過藝術家裝設在窗櫺上的佛神雕像,在這空間中創造出明暗對比的趣味,或許也正隱喻著心靈動靜間的曖昧。而該中心最後的兩間展室:靜修室與小劇場,它們在藝術家的想像下儼然成為遠行「朝聖」之後的使命達成。藝術家在前者的空間中擺著一個尚未完成的佛雕靈木《Bois de Guanyin》,忽隱若現的佛祖面孔闡述著傳藝工匠雕佛過程中的信念,而小劇場中一隻隻密宗中象徵著「眾鳥之王」,如栩如生的禿鷹則叼起延伸自彌勒肚臍眼中,貫穿展室的絲路《Intestins de Bouddha》,呼應著中心外川流不息的湖水,構成東西交錯的河口,訴說著遠古的宗教傳奇。從這樣的觀點來看,《萬神殿》一展或許也隱射著藝術家一生中所感受到的東西文化之相遇與交融,以及他長久以來對宗教哲理從未停止的自省與靜思。


Huang Yong Ping, Intestins de Bouddha, 2006
Bois, soie, vautours naturalisés
Credits : Centre international d'art et du paysage de l'ile de Vassiviere, Photo: Andre Morin

遇見藝術界的煉丹師
人稱「藝術界的煉丹師」,黃永砯沈浸在文化對比懸殊的歐美環境下,相對其早期「廈門達達」的反動作品,他旅法後的作品反而更具有東方文化特色,藝術家更不諱言地發表其受中國傳統如《易經》、宗教哲理甚或中國古典醫學…等思維的影響,並以這些素材與研究作為藝術創作的基礎。而事實上,這樣的模式其實也忠實地映照出中國人長久以來立基在佛教與道教思想上的人生哲學。

但從歐美觀眾的觀點來看,黃永砯的藝術創作或許是令人畏懼的,這句話出自去年(2005)於美國沃克藝術中心(Walker Art Center)所推出,目前正巡迴到美國麻州當代美術館(Mass MOCA),《占卜師之家 – 黃永砯創作回顧展House of Oracles》一展之策展人Philippe Vergne的策展論述《Why am I Afraid of Huang Yong Ping? 》。這樣奇特的標題,充滿迷信色彩的宣言也提供本刊這次特別專訪黃永砯的藉口,除了希望能夠進一步了解該藝術家在創作形式上的轉變之外,白話來說也是希望能夠一窺他葫蘆中所賣的藥。

差異、衝擊與對立
Ecran Voile:你十幾年來透過《易經》,中國神話動物,宗教意涵的隱喻所創作出的作品,本身除了與歐洲觀者之間有著一定的距離之外,甚至對於具有亞洲文化背景的我們也不盡然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中所影射的現象與事物。

黃永砯:的確,單舉《易經》為例,很多人也只是知道但不甚一解,尤其是新世代的年輕人。但這並不意味著觀者對於作品的理解度完全不是藝術家的責任。相對的,我想如果一件藝術作品無法被觀者所理解,作品本身是失敗的。然而,觀者是多類的、多層次的,所以會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層面。身為藝術家,我並不需要替觀眾著想,甚至為觀眾出言,我寧願選擇不多贅言的態度,讓觀眾自己去用眼、用心體會,一如杜象所言,至今或許還是有效的:「藝術品是基於觀者的眼光而存在。」

EV:提到杜象,我想到「廈門達達」的那段時期,那時的你們透過激進的手段希望從社會面、政治面與藝術面來促成中國藝壇的轉變,但是這也不可避免地透露出歐美西洋藝術發展對於它類(其他國家)藝術活動的影響。

黃:藝術家必定會受到其他的藝術家、藝術流派所影響,但是我想所謂藝術家與學生之間的差別就在於前者能夠將所受到的影響隱藏的很好,將之轉變成創作的靈感泉源,而後者就只是將其外露罷了。




Huang Yong Ping, House of Oracles
Copyrights:Walker Art Center, USA


EV:《Theater of the World》(世界劇場)創作於1993年,作品中將活生生的昆蟲與爬蟲類動物放在一起直接展示出來,象徵著生物界食物鏈的原始狀態。然而這件作品該年在龐畢度中心《Hors Limites》展出之際遭到了自然保護協會的阻撓,再加上執法單位的介入,不得不將動物移除,只展出了本來關動物的框框。而於2001年所創作的《Bat Project 1》與此一事件有著同樣的命運,這兩次禁展事件背後所涉及的創作與言論自由其實不單單只侷限在藝術的層面之內,也擴及到社會與政治的層面。

黃:類似在龐畢度中心與深圳所發生的禁展事件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尤其是我早期參與「廈門達達」的時候。這其中當然有所謂創作自由的問題,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我認為自由本身本來就有其限度,界線其實到處都有,無所不在的,不論是社會性、政治性或者藝術性。但是此一挶限性也是壓力的來源,而我相信壓力是必要的,它也是「超越自我」的動力,而就藝術創造來說,它不但不可或缺,更是一種通則。

中立、平衡與未來
EV:禁展事件本身也可說是凸顯了政府機構或社會對於藝術無形上所設立的框架,然而,在當今文化產業高度發展之下,各國雙年展林立的現狀之中,身為藝術家或許也必須做出調整與改變,然而還必須在多重複雜的關係之中達到自我的平衡。

黃:其實藝術家的地位在上述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是比較中立的,我所發現到比較明顯的改變是當代展覽的策劃與籌備時間都過於減縮,一切都以迅速和高效率的工作模式來操作,這是非常可惜的事,尤其對於觀展的大眾而言。雖然其中的問題要分析起來也是相當的複雜,並涉及很多其他行政方面如經費、檔期、政策…等問題,然而身為藝術家,我提出的計畫基本上並沒有太多商量的餘地,但我至今也從來沒有遇過任何阻力,這是雙方互信的問題。而一旦計畫雙方都接受之後,我的責任就是盡力完美地將作品好好的完成並呈現出來罷了。

EV:在今日大陸藝壇高度發展的現狀下,身在中國的藝術家接收國際的資訊與在國際上發言的機率都比早期還要容易,而他們在西方的藝壇上甚至形成一股重要的潮流,這樣的變化對於亞洲藝壇也相對帶來不小的衝擊。

黃:我認為現在下任何結論都還過早,可是對於經歷過文革的上一輩藝術家來看,不論就藝術創作的多元性與自由度觀點來看,這整體上的轉變仍是相當正面,並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與啟發有一定層面的影響。



Huang Yong Ping, Theater of the World-Bridge
Copyrights:Walker Art Center, USA



對立邊界中的逃逸路線ligne de fuite
黃永砯的創作通常凸顯出「差異」與「衝突」的意念,一如《世界劇場》與《蝙蝠計劃》這兩件作品。而基於中國陰陽思考模式,換個角度來看,這兩種定義卻也是維持平衡不可或缺的另一條件。可是這樣的二元性則因為前所未料的禁展事件而有了另一重要的面向,即當藝術家的創作自由成為社會與政治手段下犧牲的籌碼,這樣的壓迫反過來也質疑著今日既存道德價值的永續性,以及我們對於規範與制度的服從慣性。在黃永砯的作品中,不定性的「偶然因子chance」常是引發觀者自我反省的外來因素,一如藝術家所參考的《易經》脈絡,它也像是德勒茲所言的第三條路徑,在對立的邊界,衝突與平衡之間演譯出另一種選擇,指向域外與它處的另一條逃逸路線(ligne de fuite),體現出世界本質上的流變不息。

Artbar
《萬神殿個展Pantheon》
瓦西維埃島國際藝術與景觀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art et du paysage
地址:Ile de Vassiviere, 87120, France
展期:04/06 – 24/09/2006

《占卜師之家 – 黃永砯創作回顧展House of Oracles》
美國麻州當代美術館(Mass MOCA)
地址:1040 , MASS MoCA Way, North Adams, MA 01247, USA
展期:18/03/2006 – 0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