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anche, juillet 09, 2006

屋簷下過於寫實的記憶流 (Over-realistic memories stream under the roof)


Copyright reserved, Lin Hao-Pu

於四年前來到巴黎,林浩溥畢業於台南藝術學院音像動畫研究所,並曾以動畫《末日世界》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片及《阿公要出山》獲得金穗獎優等動畫短片。在去年,林浩溥獲得文建會提名,成為巴黎國際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之一。在這為期一年的駐村期間,林浩溥從自己熟悉的影像媒材出發,以異鄉人的眼光,透過藝術村中臨時住所的窗櫺,看著窗外來來往往的路人,天空中時而飄過的雲彩,有耐心一點一滴地用攝影機記錄下這段獨居的生活,並計畫將這些片段組成一部由七段單格影片所構成的實驗短片。在今年七月初,駐村活動即將結束之際,林浩溥決定先透過四個螢幕(兩個投影與兩台電視機)的展出模式,部份展出這件尚未完成的作品片段,名為《屋簷下的片段記憶》(Quelques mémoires sous le toit)。

展中主要投影銀幕中呈現出的是透過高速快轉所讀取的戶外拍攝影片《Sous les toits》,看得出來是藝術家在駐村期間遊走於美麗花都中所慢慢累積的鏡頭。巴黎古道小徑與雲彩快速變化的單格畫面透過俯瞰以及仰望的畫面,散發出具詩意,卻也具距離感的影像觸感。「距離感」的意思在於藝術家並不試圖賦予影像任何敘述性,我們只有在不經意瞥見快速移動的路人與雲彩時才猛然意識到現實世界與攝影鏡頭的存在,意會到機械性錄製手法中的客觀眼光。而擺在地板上的兩個電視螢幕,一個呈現出幾個知名景點的影像片段《Il n’y a personne》,但群集的觀光客都被藝術家用馬賽克的方式掩蓋起來,造成一種部份失焦的影像效果,實驗造形意味相當強烈。而另一個螢幕則呈現出藝術家乘坐巴黎市區觀光遊覽車《Open Tour》時所拍攝下的影像,這次我們觀看的視角又不同了,不再是俯瞰或仰望,也不是站立時的正常視角,而是距地面約三尺高,位於雙層巴士上方的那種目光,巴黎市區在這樣的角度下又呈現出另一種不同的風貌。而最後一個投影螢幕所呈現的則是一個個假模特兒的特寫鏡頭《Portraits dans la rue》,透過不同的角度,這些僵化的臉孔傳達出一種冰冷感,這或許正是藝術家這段旅法經驗中所深深感受到的陌生與孤寂,一如Margarita SAAD在展覽介紹中所言:「藝術家身為這個城市中的外國人…他畏懼出門與人接觸…(他拍攝)模特兒而非真人的肖像,或許正來自對於他者的恐懼?」的確,在林浩溥的錄像作品中,觀者只能看到一個個空蕩蕩的街道與天際,人是不存在的,而時間也因為加速過度而失真,只剩下孤零零獨自空轉的機器,反覆播放著過於寫實的記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