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redi, juillet 23, 2008

雕塑不只是具完美比例、完美質感的藝術,而更是一種觀念

「他自嘲身為雕塑家的創作環境,並夢想如建築師般進行大尺度的創作機會。」...尚.奴維爾(Jean Nouvel)

以壓縮雕塑揚名世界的法國雕塑家凱薩(César)被視為是繼現代主義之後,世上最偉大的雕塑大師之一。去世至今10年,法國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特別借此機會推出凱薩個展,然不同於一般大型的回顧展,本展請了知名建築師尚.奴維爾為策展人,挑選出凱薩創作生涯中四個重要的系列,分別是〈鑄鐵系列(Les Fers)〉、〈人印系列(Les Empreintes Humaines)〉、〈壓縮系列(Les Compressions)〉與〈擴增系列(Les Expansions)〉;簡潔有力地勾勒出這位大師一生中幾個重要的創作風格,並呼應這位外表雖看似堅定,然其一生中卻從未停止自我質疑與反省,個性與創作中極具對立與矛盾特質的藝術家。


《蚊子(Le moustique)》, 1955
鑄鐵, 45 x 67 x 36 cm
私人典藏
© César / Adagp, Paris, 2008
Photo © Patrick Gries


早期的自然風格(naturalism)
早年就讀於馬賽省立藝術學院,凱薩於1943年離開故鄉進入巴黎高等藝術學院,並在該校呆了11年直到1954年,年時33歲才正式離開該校。凱薩早年尚在求學的階段即以雕塑做為其主要的創作語言。自1949年學習了鑄鐵技術之後,他在隨後的十幾年中創作出一系列以此技術為主的雕塑作品。
當我們一走入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一個看似用來裝運藝術作品,高約兩尺的木箱就直立立在服務台旁,其中以隔間的方式展示著幾隻乍看下栩栩如生的咖啡色巨型昆蟲;然在靠近細看之後,你我才恍然大悟那只是一堆「廢鐵」。凱薩早年因經濟因素常常自一家鐵工廠中挑選不要的廢鐵來創作,以焊接鑄造的方式完成了一系列內容涵蓋動物、昆蟲、變形虫或抽象形狀,共三百多件的小型雕塑品,名為〈鑄鐵系列(Les Fers)〉。這一以廢鐵組成的系列除了彰顯出凱薩具有學院派高超的技術與手工之外,並打破一般人視其為觀念藝術家,不重視技術的偏見。


《Pouce》, 1994
銅, 600 x 250 x 350 cm
Conseil générale des Hauts-de-Seiine
© César / Adagp, Paris, 2008
Photo © écran voilé
攝於《尚.奴維爾眼中的凱薩(César, anthologie par Jean Nouvel)》一展


而面對服務台,位於基金會右側的展覽室則展示了一系列大大小小、不同材質,以大姆指與單一乳房為題材,名為〈人印系列(Les Empreintes Humaines)〉的雕塑作品。此一系列主要源自凱薩於1965年受〈手,從羅丹到畢卡索(La Main, de Rodin à Picasso)〉一展所邀而首度完成的《姆指(Le Pouce)》一作。關於這件作品,凱薩提到他最初原本要用石膏取模的方式製作一個人手狀的雕塑品來參展,可是受學院派教師的拒絕,視石膏取模手法違背了雕刻藝術所講求的手工性與原創性。因此基於一種戲謔的態度,凱薩借助放大機的輔助完成了一個以粉紅色塑膠為素材,高40公分的大姆指。如果凱薩用自己的姆指做為對象物多多少少透露出一種藝術家自戀的傾向,然在藝術家幾十年下來應用不同的材質:從黃銅到黃金、從白鉛到不鏽鋼、從塑料到水晶;從私人到公家典藏、從公共藝術到私營單位所完成的一系列大小不同、多種版本的《姆指》;在今天,該作品偃然也成為藝術家的正字標記與象徵。這一切除了驗證凱薩勇於嘗試的精神之外,更顯現出藝術家深受各界喜愛的程度。


《Compression plate》, 1970
壓縮的汽車
鐵片, 190 x 405 x 60 cm
尼斯市立美術館典藏(Musée d’Art Moderne et d’Art Contemporain de la Ville de Nice)
© César / Adagp, Paris, 2008
Photo © Muriel Anssens © Musée d’Art moderne et d’Art contemporain, Nice



非經雕塑家的手所完成的作品是否還算是藝術?
尚.奴維爾在策展論述中提到他與凱薩之間深厚的友情,並透露凱薩曾經坦承的擔憂與自省:「非經雕塑家的手所完成的作品是否還算是藝術?...」凱薩的質疑主要影射著他於1960年代所發展出的兩個對立的創作概念:1960年的「壓縮(Compression)」與1967年的「擴增(Expansion)」。
一系列的〈擴增〉作品主要展示在卡地亞當代基金會左方寬敞的展覽室中,佔據著方形空間的週邊與四角,看起來就像一個個自水泥地面與鋼筋柱角漫流出來的不知名抽象物質,將你我觀者環繞在展室中心。而基金會的地下室則展出一系列不同時期完成的〈壓縮〉作品,從37年前早期首批的壓縮汽車作品之一《壓縮的〈Zim〉(Compression « Zim »)》到1986年的〈賽車冠軍系列(Les Championnes)〉、直到於1998年受義大利汽車公司飛雅特(FIAT)贊助,於米蘭Mudima基金會展出的一系列被壓縮的新車,名為《米蘭系列(Suite milanaise)》。


《Giallo Naxos 594》, 1998
壓縮的汽車
Courtesy: César Administration / Stéphanie Buzutil
© César / © Adagp, Paris 2008
Photo © Aurelio Amendola
攝於《尚.奴維爾眼中的凱薩(César, anthologie par Jean Nouvel)》一展


〈壓縮系列〉是凱薩參與第十六屆「五月沙龍(Salon de Mai)」,自廢車廠水力壓縮機中所得到的靈感,用三台壓縮的車子所組成,名為《三噸(Trois tonnes)》的一件雕塑作品。被壓縮成60公分厚的汽車,其壓扁的方向盤與坐椅...等細節呼應著物件過往的歷史與功能;然其滿佈鏽鐵褶痕的表面與實體感則對立著當時繪畫中的表現主義抽象風格,提供一種「新寫實主義(new realism)」的立體版本。而《米蘭系列》的15台汽車雕塑作品則不同於早期的壓縮汽車系列,藝術家特別在被壓縮的新車上再上一次漆,並分別以烤漆色號為名,其閃亮、光滑、高雅的烤漆外表失去歲月的痕跡,一如如黃金般閃閃發光的《Giallo Naxos 594》,更具裝飾與豪華性的風格與宣言。
而〈擴增系列〉指的則是凱薩自聚氨酯(polyurethane)的可塑性狀態得到的靈感,所完成的一系列呈液態瞬間固定後,流質抽象狀的雕塑作品。這兩個系列立下了凱薩揚名世界的里程碑,而它們對立的創作觀念與作品特質也讓當時的藝評家視凱薩的藝術創作觀念勝於技術,一如〈藝術新訊(Art press)〉的主編凱薩琳.密耶(Catherine Millet)所言:「無論他的觀念是如何古典...無論他多麼重視『工藝技術』,凱薩自此面對一個重要的議題:雕塑不再只是一種具完美比例,完美質感的藝術創作,而更是一種觀念。」


《Expansion n°4》, 1969
上過壓克力漆後的強化聚氨酯與纖維玻璃, 13 x 190 x 87 cm
MAC/VAL當代美術館典藏(MAC/VAL, Musée d’Art Contemporain du Val-de-Marne)
Conseil Général du Val-de-Marne
© César / Adagp, Paris, 2008
Photo © Patrick Gries



二元對立特質
傳統之於創新的手法、堅實之於鬆軟的外形、粗糙之於光滑的表面...,諸如此類的互斥性造型語言與結構有趣地呼應著凱薩長年以來慣有的矛盾態度與看似對立的創作手法,正如策展論述所強調:「所謂的〈壓縮系列〉是一種「引導性壓縮手法(Compression dirigée)」的最終研究成果,...凱薩在壓縮過程之前就需預想到最終得以得到的成果,並事先考量材質、彩度、密度、壓縮速率、壓縮值...等關涉美學的條件來篩選壓縮對象物。...而同樣的引導性手段也可見於〈擴增系列〉的製作過程中:藝術家可以事先選定模具以得到期望的結果;藝術家可以在聚氨酯擴增的過程中加入不同的顏料以改變作品的顏色;藝術家也可以在成品凝固之後,以人為雕刻方式以改變其面貌。...」而尚.奴維爾補充到:「『壓縮』與『擴張』看似象徵著一種觀念上的正反對立原則(antithesis),但它們均源自同一類比性的創作過程:材質原有的特性已被扭轉,在此成為唯一的犧牲品,其要不向內自我緊縮,要不對外無盡漫延。」

《Expansion n°37》, 1972
上過壓克力漆後的強化聚氨酯與纖維玻璃, 105 x 90 x 115 cm
Succession César
© César / Adagp, Paris, 2008
Photo © Patrick Gries



從「手工」到「觀念」、從「壓縮」到「擴張」,凱薩不但是個無畏不懈、想像力高超的工匠與煉術師之外,或者更是個少見的天才;其獨特的藝術造型語彙不但引領出新的創作理論,並為現代雕塑立下新的里程碑。

Artbar:
《尚.奴維爾眼中的凱薩(César, anthologie par Jean Nouvel)》一展
日期:08 july - 26 oct. 2008
地點: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網站:www.fondation.carti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