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anche, décembre 27, 2009

群島性的當代藝術版圖

Christophe Berdaguer et Marie Péjus, 〈第七大洲(7e continent)〉, 2001
塑酯圓球體,電線,最小圓周總長需達 320 cm, 單件作品
Copyright: Centre Pompidou, Dis. RMN

Réinventer la cartographie de l’art contemporain d’aujourd’hui - un archipel sous la lumière du jour et de la nuit au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法國酒商企業保樂利加(Pernot Ricard)是業界知名的跨國公司,其海外知名度更因收購了Vin & Sprit集團下知名品牌Absolut Vodka而大大提高,然不為眾人所知的或許是該集團自90年代中期所成立的基金會:利加集團基金會(Fondation d’entreprise Ricard),以及離香榭大道不遠的當代藝術空間在多年的經營與努力下,至今在巴黎藝壇中所建立起的聲譽與成果。
該基金會一年共舉辦八場展覽,主要以邀請年青策展人與藝術家為主,其中時而可見幾位剛離校不久的藝術家。除此之外,該中心更值得一提的活動主要在於每月舉辦的多場座談會與講座如「藝術面談(Entretien sur l’art)」或「展覽之後(Après coup)」,專門以年青的藝評或哲學家為講者,其內容通常特別鎖定具實驗特色的藝術理論,試圖透過對話的形式來挑戰進而創新既成的思維。此外,該基金會並還推出鼓勵年青策展人的「國際年青策展人邀請卡(YCI-Young Curators Invitational)」之年度性展覽贊助計畫,以及以年輕藝術家為主的年度「利加集團基金會當代藝術獎(Prix Fondation d’entreprise Ricard)」(簡稱利加藝術獎)。
「利加藝術獎」創辦於1999年,每年邀請一位策展人策劃一場展覽,此外再由以知名的藝評、藝術工作者與私人典藏家所組成評審團,假法國國際藝術博覽會FIAC的機會,自該展中挑出一位藝術獎得主。基金會會向得獎人收購一件作品,並將該作品捐贈給法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成為該館典藏並展示於典藏常設展中。
利加集團基團贊助法國國立現代美術館的起緣其實早於1997年全館改建時期,該館五樓的戶外雕塑陽台並保有該集團的贊助感謝面版。今年,該基金會的藝術獎正式邁入十週年,為歡慶盛會,法國國立現代美術館特別企劃一次展出該基金會至今捐贈的十件藝術作品,名為〈晝夜下的群島重組(Les Archipels réinventés)〉當代藝術展,也算是試圖反觀法國這十年來年青世代中不容忽視的當代藝術新貌與潮流。

勾勒白日下的社會脈動
〈晝夜下的群島重組〉一展由龐畢度中心策展人艾瑪.拉斐格妮(Emma Lavigne)主導,分別以白與黑色調為主將展覽廳分成左右兩邊,其中象徵白日的白展場展出五件作品,均質疑著現代社會在高度發展下所呈現出的偏差與變調。如首屆利加藝術獎得主的馬塞爾(Didier Marcel)的作品是一個如模型般,會自轉的縮小版公宅建築雕塑,名為〈無題(Sans titre)〉。其冷峻外觀,代表窗戶與陽台的反覆性縷空抽象圖案除了代表50到70年代的國際建築風格之外,同時也質疑建築理論在現代化過程中,如何在功能導向與人際社群關係之間達到平衡。該作品呼應著勒舒爾(Natacha Lesueur)的〈無題(Sans titre)〉彩色攝影中遮住面孔,身上刻印著視力測量表符碼的女子,影射現代人在個人主義風潮下,寂聊與封閉的失焦狀態。
而原籍羅馬尼亞的康托(Mircea Cantor)的三聯作黑白攝影作品呈現出的是一條條大道旁的捷徑。藝術家這樣說到:「這些照片是我在祖國羅馬尼亞拍的,人們故意不走正路(正大光明)所形成的捷徑(偏差)...,深具生命無常與生活寓意的〈捷徑(Shortcuts)〉突顯介於既成規範與未知難料之間的對比與落差。」
而呼應著偏差行為現象,羅列特(Matthieu Laurette)具社會學觀點的裝置作品更是翹楚。〈兌現折扣商品資訊台(Stand for Money back Products)〉算是一種表演藝術,在其中,藝術家透過研究各家商店的折扣促銷活動,並收集各式各樣的折價單與折扣卷,歸納出可以不花一毛錢即可免費消費的「購物模式」。藝術家還因此受邀上各大台電視節目現身說法,在此,羅列特巧妙地反用媒體的優點(也是缺失),除了不但讓自己轉身一變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之外,並以專家現身,讓這種投機偏差行為在世人眼中成為一種獨家才能,諷刺地扭轉了傳統的社會價值。
最後,亞楚(Boris Achour)的聲音裝置藝術〈有序體系(Cosmos)〉是個看似有著卡通人物頭形的雕塑,它內部發出耳熟能詳的拉丁音樂,垂吊在展場半空中,永無止盡的自轉著;藝術家在此反轉、解構再重組你我熟悉的文化符號與語言,創造出一詭異謎樣的另類空間。

揭露黑夜下的物理脈動
對立於白日,另一側象徵黑夜的黑展場則集中了三件以光與科技媒材為主,極具造形特色的作品。其中拉姆夫(Vincent Lamouroux)用五個日光燈框架所組成的裝置作品〈通道((Unwinding) Corridor)〉看似要觀者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光與暗、線與面互動之間的物理現象,創造出一種極簡風格的視景。而同樣也應用到光的媚力,來自馬賽的貝達格與佩莒絲雙人組(Berdaguer & Péjus)的作品名為〈第七大洲(7e continent)〉,它內部圓球體的光芒如日月週期般,順應著你我的呼吸脈動發亮消失,加強減弱,進而創造出一種迷幻人心的人造幻影。
最後由徒非(Tatiana Trouvé)所完成的〈迂田(Polder)〉一作則延續藝術家慣常的手法,利用簡約的空間與縮小尺寸的物件來刺激你我空間感知上的落差與非現實感,形成一種迷宮式與寄生虫般的單一自存體系。並正如作品名稱所言,「迂田(Polder)」指的是荷蘭透過填海工程所創造的新土地,這種工程行為本質引伸出一種綿延式,永無止盡的開放性空間的可能性,呼應著一種無中生有的矛盾語境。

重製、轉義後現代主義
最後兩件作品的本質基本上均與黑白展場所歸納出的創作策略與思維有關,它們因此也被策展人獨立出來,分別展於展場入口前的長方形走道中,一邊是去年才得獎的扎卡(Raphaël Zarka),其具斜坡狀的〈帕多瓦(Padova)〉,另一頭展出的是葛雷歐(Loris Gréaud)影射懷俄明魔山的〈群魔衛星塔(Devil’s Tower Satellite)〉。
同樣是雕塑作品,〈帕多瓦〉一作除了是扎卡將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所發明的量度工具部份重製(replique)的結果之外,其中並加入藝術家的滑板經驗;換句話說,〈帕多瓦〉就像是一個可以測量滑板斜坡曲度,並同時象徵挑戰運動、平衡與地心引力的當代物理工具,這其中突顯出藝術家對於後現代主義之重製、轉義理論的高度興趣。同樣深受後現代主義的影響,葛雷歐的靈感則大多數源自視覺藝術如電影、電視與廣告媒體。〈群魔衛星塔〉一作是葛雷歐以史匹柏〈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片中的高山為藍圖所完成的雕塑,然被置入在巴黎當今街頭的都會景觀中,「這段虛構故事中的細節漫遊在你我的現實之間...,作品再次成為一個幽浮般的不明遊動物,重新啟動扣人心弦的暇想。」-藝術家這樣說到。

群島性的當代藝術版圖
在展覽論述中提到當今廣泛的創作手法與美學策略時,艾瑪.拉斐格妮這樣說到:「誠如法國地理政治學家奧里維.多富斯(Ollivier Dollfus)所言的『全球超級都會群島現象(Archipel mégalopolitain mondial)』, 新的島國狀態相繼成形,它不再是地理性,而是都會性與社會性的結果...,它是由國際間幾個超級都會所組成,它們之間的串連端靠真實與虛擬的通訊管道所形成。如此一般,這一廣闊的島國體系中的所有定點終將具有同等的地位,不再孤立。」換句話說,借用群島意象為策展主軸,本展試圖勾勒出的並非是過往十年來的絕對美學主流,而是呼應當代藝術版圖中異質與多元的特色,正如奧里維.多富斯自己對「全球超級都會群島體系」的定義:「那是創新活動的重心與導向已朝向全球化的一個指標...,意謂著當今一系列的都會均在同一時刻下參與著勾勒世界未來藍圖的計畫。」

延伸閱讀
展覽:晝夜下的群島重組(Les Archipels réinventés)
展地:龐畢度美術館藝廊(Galerie du Musée, Centre Pompidou)
展期:14 September 2009 - 11 January 2010
網站:www.centrepompidou.fr

利加集團基金會(Fondation d’entreprise Ricard)
展覽:反動的影像(L’image cabrée)
展期:22 september - 07 november 2009
網站:www.fondation-entreprise-ricard.com/
第十一屆利加藝術獎得獎人將於10月23日星期五於FIAC藝術博覽會中揭曉